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第三、四阶段工作计划和任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第三、四阶段工作计划和任务
第三阶段工作计划和任务
一、第三阶段的工作目标
第三节段的工作目标是:专业核心课程结构分析,即在上一阶段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 础上,根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表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并进行结构分析,这是建立整体课程体系 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
二、第三阶段的工作任务
在专题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已确定并详细描述的典型职业活动设计专业课程,确定 专业核心课程。
在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的基础上,遵循课程具有教育价值原则、以工作过程逻辑排序,有 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人才成长规律、理论实操一体化等原则,进行课程结构设计,确定 专业核心课程。
三、工作程序和要求
1、参加人员
各个参与学校的骨干教师(本项目的参与教师亦可参与,训练课程开发的能力),企业 专家:阚有波、李建东、侯德伟、张海波等,课程开发专家:苏永昌、孙雅筠、李玉昆等。
2、确定专业课程
1)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依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表直接转化为专业课程。一般来说,每一个典型职业活动 描述了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一个专业课程,这是专业课程的主体。
依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和北京市中职课程改革实际,在综合 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由职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组合成的专业课程。
列出专业课程一览表,根据工作过程逻辑关系、能力培养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分析 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基础的、公共的、对职业岗位群素质起导向性作用的课程,以及针对 职业岗位、具有典型职业特征、对职业能力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本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3)完成专业课程一览表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参考学时
3、专家论证
召开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的论证会,形成专业课程系列。
四、工作方式
按照目前的分组形式,各组分别进行,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一 览表,各组完成一览表后,再进行讨论形成统一的专业课程一览表。统一的一览表完成后, 聘请专家进行论证,形成成果。
各组在制表过程中,应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还要充分发挥参与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个 参与的教师都能提出意见,每个组也可以采取分校完成分表的形式,最终拿出各组的课程表, 达到教师锻炼的目的。
具体完成的时间和各组的计划请各个组长分别制定并按计划实施。
第四阶段工作计划和任务
一、第四阶段的工作目标
第四阶段的工作目标是在第三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指导方 案。
二、工作任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和教学管理的 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因此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应对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构建、课程设置、课程进度安排、实训环境、 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规定性要求。
三、工作要求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制定要以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要涵盖职 业标准中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
课程结构设置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
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 35%,专业核心课程课时数约占总课时数 的 45%,专业扩展等任选课不超过总课时数的 20%。
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在规范的基础上应具有专业特色。
四、工作程序
在完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一览表的基础上,按照规定格式的要求完成教学指导方 案,具体工作程序是:各个参与学校在拿到专业课程一览表后,即刻组织本校的核心教师编
1
1
写教学指导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方案交牵头校,牵头校组织专家讨论各校方案,取各校 方案优点进行汇编,构成项目组的方案,再由专家讨论确定最终方案。
五、方案的体例和格式说明
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文本体例及说明
1、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若是专门化方向应加以说明。
2、招生对象
根据专业招生对象填写。
3、学制
根据专业开设审批年限填写,若为弹性学制需加以说明。
4、培养目标及规格
描述本专业培养对象要形成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内涵,要养成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 规范的具体要求,要具备的专业知识,要达到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自我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能力; 解释本专业培养对象能够胜任的职业岗位群;说明本专业培养对象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培养目标:用一段话概要表述。
岗位范围:解释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的职业岗位群。
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学生需要考取的职业资格及等级要求。
5、知识能力分析
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分列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
6、课程设置一览表
业方
业
方
一
课程类别
序
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教学周时数
所占
比重
课程类别
序
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 N 学年
所占
比重
课程类别
序
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