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树名木评价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4-12-02约7.75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14/T1200—2016

古树名木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评价的有关术语和定义、认定方法、评价指标、指标分级、评价方法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古树名木健康状况、生长势、生长环境的定性评价和价值、损失的定量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4/T868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DB14/T86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DB14/T86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古树

树龄在100a以上的树木。一般按树龄将古树分为三级,树龄在500a以上的树木为一级,树龄在300a~499a的为二级,树龄在100a~299a的为三级。

3.2

名木

珍贵、稀有树木和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及纪念意义的树木。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

3.3

价值

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科研及经济等存在价值的综合反映。本标准以价格评价其价值。

3.4

损失

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古树名木根系、树干、树冠等部位的损伤程度。本标准以损失价值评价其损失。

3.5

2

DB14/T1200—2016

保护范围

古树名木树体及其树冠垂直投影外延5m范围内。

4认定方法

4.1古树

按3.1的规定认定、分级。暂不能确定树龄的,按树木胸径认定并分级,见附录A。

4.2名木

按3.2的规定认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公布的树木,亦认定为名木。

5评价指标

主要有健康状况、生长势、生长环境、价值和损失等。

6指标分级

6.1健康状况

6.1.1优良

树体状况符合下列条件:

a)树冠丰满,枝叶繁茂,色泽浓绿,生长旺盛;

b)树干饱满,树皮无破损;

c)无病虫害为害状。

6.1.2中等

树体状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树冠较丰满,主枝无枯损,生长正常;

b)树干有残缺,树皮有破损;

c)树叶稀疏,生长季叶片有枯黄现象;

d)有轻微病虫害为害状。

6.1.3较差

树体状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树冠稀疏,树枝和树梢部分枯损,生长基本停止;

b)树干有腐损、空洞;

c)叶片量少,生长季新生叶少;

d)有明显病虫害为害状。

6.1.4濒死

树体状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树冠残缺严重,树枝和树梢明显枯损,生长完全停止;

b)树干严重中空,有倾覆隐患;

c)生长季无新生叶;

3

DB14/T1200—2016

d)有严重病虫害为害状。

6.2生长势

6.2.1常绿树种6.2.1.1旺盛

树木生长状况符合下列条件:

a)新梢数量多,生长旺盛,无枯枝枯梢;

b)多年宿存叶达80%以上,叶色正常,黄焦叶量低于5%。

6.2.1.2中等

树木生长状况符合下列条件:

a)新梢数量一般,生长正常,有少量枯枝枯梢;

b)多年宿存叶达50%左右,黄焦叶量低于30%。

6.2.1.3衰弱

树木生长状况符合下列条件:

a)新梢数量少,生长差,枯枝枯梢多;

b)多年宿存叶达20%左右,叶片枯黄稀疏,黄焦叶量70%以上。

6.2.1.4衰亡

无新梢,叶片枯黄或脱落,主干主枝枯死。

6.2.2落叶树种

6.2.2.1旺盛

树木生长状况符合下列条件:

a)生长期内新梢、新叶生长旺盛;

b)叶片形态完整,正常叶片保存率90%以上;

c)无枯枝枯梢。

6.2.2.2中等

树木生长状况符合下列条件:

a)生长期内新梢、新叶生长正常;

b)叶片形态基本完整,正常叶片保存率60%左右;

c)有部分枯枝枯梢。

6.2.2.3衰弱

树木生长状况符合下列条件:

a)生长期内新梢生长不明显;

b)叶片缩小,正常叶片保存率30%以下;

c)枯枝枯梢多。

6.2.2.4衰亡

生长期内叶片枯黄或脱落,主干主枝枯死。

6.3生长环境

6.3.1良好

保护范围符合下列条件5个以上(含5个):

4

DB14/T1200—2016

a)地上、地下无永久或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无道路、管网等设施;

b)土壤容重1.3g/cm3以下;

c)土壤地下水位未发生变化;

d)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