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2届《教学导航》高三生物复习课件:必修2第12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ppt

发布:2017-09-20约1.23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规律方法】解与自由组合相关的习题时可设计如下的表格并灵活运用表格中的内容,会大大提高解题速度。F2的表现型有显显、显隐、隐显、隐隐4种,其对应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如下表。 显显 显隐 隐显 隐隐 1YYRR 1YYrr 1yyRR 1yyrr 2YYRr 2Yyrr 2yyRr 2YyRR 4YyRr   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则F2的表现型显显∶显隐∶隐显∶隐隐=9∶3∶3∶1。若遇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特殊遗传现象,如上题中“此过程是由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的表现型显显∶显隐∶隐显∶隐隐要依具体题意来定。题中信息“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开蓝花,两者都没有开白花”,则“显显”性状为紫色,“显隐”性状为蓝色,“隐显和隐隐”性状均为白色,所以紫色∶蓝色∶白色=9∶3∶(3+1)。 (4)用乘法定律求子代表现型种数。 具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数等于每对相对性状所得表现型种数的乘积。 例:已知双亲基因型为AaBb×aaBb,求子代有几种表现型。 解:因为Aa×aa→2种(Aa、aa),Bb×Bb→2种(B、bb),所以子代有2×2=4种表现型。 (5)用乘法定律求子代表现型比值。 具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各表现型的比值等于每对相对性状所得表现型比值的乘积。 例:已知双亲基因型为AaBb×aaBb,求子代各表现型及比值。 解:因为Aa×aa→显∶隐=1∶1,Bb×Bb→显∶隐=3∶1,所以子代各表现型的比值=(1显∶1隐)×(3显∶1隐)=3显显∶1显隐∶3隐显∶1隐隐。 五、两大遗传定律的联系和区别 1.两大遗传定律的联系 (1)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 (2)两大遗传定律都是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而言的,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传给子代的规律。所以原核生物(无染色体)、细胞质中基因(如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基因)的遗传都不属于这两大定律的研究范围。 (3)两大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细胞中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是存在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因此,基因的传递规律实际上是伴随着细胞分裂(特别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而发挥作用的。 (4)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若单独考虑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时,它们都符合分离定律。从实质中可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前提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因此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两大遗传定律的区别 (1)两大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不同。 基因的分离定律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不属于该定律的适用范围。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且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2)性状传递过程中的区别 遗传定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的 相对性状 一对 两对 多对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F1配子的种类 2种 4种 2n种 知识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 【例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D 【思路点拨】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为实现亲本杂交,应在开花前去雄;研究花的构造必须研究雌、雄蕊的发育程度;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的纯合,对于完全显性的性状而言,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现型相同。 【举一反三】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他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在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都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不可缺少的因素( ) 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 C.在F2中各基因出现的机会相等 D.每种类型雌配子和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