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设想、反思9.doc

发布:2018-07-05约4.1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 秋 天 的 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同二小 张海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被艺术化的语言。 教具准备: 课件、树叶、果实、头饰、道具。 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秋雨,实际在写秋天。秋雨是一串美丽的珠子,将秋天里众多景物串在了一起:那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好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学习本文,要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设计思路: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快乐的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欣赏者,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 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三维目标。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学过程: 11,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 一、 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小朋友们,四季的雨各有特色:春天的雨像牛毛像花针,润物细无声;夏天的雨又顽皮又淘气总是敲着大鼓轰隆隆从天而降。那么秋天的雨又会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1课《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整体把握 1.复习回顾:师生合作背诵第一自然段。 2.引发思考:秋雨姑娘悄悄打开了秋天的大门,她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现在请你打开书42页,听读课文2-4自然段。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句,其他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句来写的,边听课文朗读,边把每段的中心句用笔画出来。(生边听边画中心句。) 2、反馈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几句? 小朋友们看屏幕,(课件)课我们把这个中心句放在一起多像一首赞美秋雨的小诗啊!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秋雨吧!(生齐读) 3.请你说说这三个句子分别写了秋雨的什么?(板书:颜色,气味,声音)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秋雨打开秋天的大门,首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第二自然段。(读 完后指名回答。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 2、你都看到了哪些颜色?请用笔在书上划出来。(课件) ( )的银杏叶 ( )的枫叶 ( )的田野 ( )的果树 ( )的菊花 3.这五彩缤纷的颜色,是秋雨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礼物就在你们的桌子里,小朋们快拿出来看看。(生观看实物,师播放课件的情景图) 4、谁得到了银杏叶?看看它是什么颜色,像什么?(指名回答)找到课文中描写银杏叶的句子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银杏图)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把小扇子,扇啦扇啦,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指导扇的读音) (1)哪位小朋友能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2)小朋友们,他读得怎么样?谁还能给我们扇一扇?(指名读) (3)谁能读出不同的感受? (3)读得真不错,特别是“扇哪扇哪”让我们觉得真的有一阵凉风袭来。请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们加上动作站起来读一读。(生自由读) 5、谁得到了枫叶?你喜欢枫叶吗?为什么?请你把课文中描写枫叶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老师很喜欢这句话,给我个机会来读一读好吗?老师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2)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3)小朋友们说得可真精彩啊。枫树叶从树上慢慢地轻轻地飘落下来,多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喜欢这一句的请你站起来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生自由读) 6、秋雨还带来了什么颜色?老师想找一个同学合作来读,你有没有信心,能够精彩的接读呢? 1)秋雨把(金黄色)给了田野。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今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 2)秋雨把(橙红色)给了果树。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好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哇! 3)秋雨给了菊花仙子好多颜色,有(紫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