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上海律师业体验性考察报告 (4000字).doc

发布:2016-10-29约2.07万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上海律师业体验性考察报告 (4000字) ok3w_ads(“s004”); ok3w_ads(“s005”); 对上海律师业体验性考察报告 /forum/di ... ID=34527amp;page=1 from:中国律师网 (一)——上海——梦开始的地方 现在我正坐在从深圳飞往上海的飞机上。去上海考察,是我上月底在北京与北京的律师交流后所做的决定,在北京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律师业的了解太浮浅了,所以回深圳后,忙完手头上的事就立即订好了去上海的机票。 确定好时间后我及时通知了上海的律师同行,沈律师、王律师、丁律师等,他们三个都在今年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他们一直与我保持联系,我也一直在关注他们的发展,这次正好能亲临他们的所里感受一下新所的氛围,为此他们也做好了接应准备。素未谋面的深圳唐律师,从我的文章中得知我要去上海,热情地给我发来邮件,并介绍他在上海的律师兄长给我认识,以帮助我与上海的律师进行更多的接触与交流。 在参加完第五届律师代表大会后,我一直想拜访深圳市律师协会李淳会长,把我的想法和建议告诉他,并希望能得到深圳律师协会的支持,恰巧今天下午李淳会长给我打来了电话给予问候和关心,这让我很兴奋,我简要告诉他要去上海考察的事,从上海回来后立即就去找他。 来深圳市律师协会的陈大姐一直很关心我的发展,只是因为我自己在深圳的去留上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所以除了在律师协会的网站上发一些文章,一直没有主动与他联系和沟通。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一直在深圳与上海间权衡,到底是留在继续深圳发展,还是去上海发展。相对来说,我在上海的优势会强些,一是上海整体上的发展,二是因为上海紧邻江苏,江苏人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地域上优势上看在上海我会对我个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我既能在上海取得发展,同时也不甘落后丢失在江苏十几年积累起来的资源。 而从专业方向来看,比较愿意留在深圳,因为深圳在接受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与新的理念上没有任何障碍,在内地由于地域文化的限制及传统观念约束,新的服务与模式推广的难度将比深圳要大,更重要的是,在深圳有庞大的企业群,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于与深圳的企业界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学习,在深圳我随时都能找到学习型的组织和团队,这对我的事业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深圳至今仍然是全国最有创造力的城市,任何的创意都可能在此进行大胆的试验和实践,这也就是我留恋深圳的原因。 这次在北京的体会告诉我,只有深入到当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才能对某一地的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发展的状况有真切的了解和体验,听别人说的总会习性地与深圳的地域背景联系在一起,没有切身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只有亲临现场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一句话: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由于出生在江南,姑姑、舅舅都在上海,从小就有在上海生活的经历,所以对上海一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从小一个乡下孩子对上海大都市的向往和渴望,构成我的童年的梦想,上海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此行上海,但愿能给我带来新的梦想和创意。 邱旭瑜律师(天上的虫子) 2006年7月10日22时12分于天上 (二)——上海:遍地都是北方的“狼” 一、 下了飞机到了我预定的酒店,已经是凌晨两时。冲完凉又上网浏览了一下,就休息了。 早上八时及时起床,在宾馆用完早餐等候上海中浩律师事务所事务所执行主任沈永锋律师。 九时许沈律师按约到了宾馆大堂。因为杨春宝律师要出差,我们首先去了他所在的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和华利盛律师事务所。 和华利盛律师事务所创建于2001年4月,合伙人及大部分律师都有海外留学的背景,该所现在二十余名律师,八名合伙人,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律师事务所。 杨春宝律师,是我们江苏老乡,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又留学悉尼科技大学获得法学硕士。主要专业领域为公司、证券和外商投资法,我们与杨春宝律师的交往结缘于他开办的法律桥网站,我在其开办的中国律师网络联盟论坛上发表文章并担任版主,但更多的是在网络上交流,真正的见面还是第一次。 既是老乡又是校友还是盟友,说起来当然就很亲切了。杨律师热情接待了我们,介绍了他们所的发展概况与他本人的执业经历。 和华利盛律师事务所主权的特点有: 1、业务的国际化,由于创始合伙人的留学背景,业务国际化是他们所的首要特点。 2、高效的团队协作,该所在业务拓展上基本沿用了习惯的做法,由合伙人与律师自行拓展为主,团队运作是以律师个人合作为基础的。 3、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合伙人利益的两次分配是他们主要的特色也是成功的经验,合伙的案件收费后,进行第一次比较低的提成,然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