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业考察报告 (4000字.doc

发布:2017-05-16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业考察报告 (4000字) 专业考察报告 2010180733 万凌波 为期十四天的考察终于结束了,很多感慨难以一言道尽。首先,这次集体活动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拓宽了我们的各方面的知识面;其次,集体活动让全班同学走在一起,更加增进了全班同学已经老师们之间的友谊;再次,这次考察也是磨练每一位同学的好机会,磨练了我们的专业精神;最后,不同地方的人文、自然景观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很多事情远比你看到的要深奥得多。 我们去了很多的地方,那是二〇一三年三月四日的早晨我们从湖南长沙出发,前去第一个考察的省—山西。在山西省我们去了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地方。下一个省去的是河南省,在洛阳、安阳、开封、郑州等地参观了当地有名的景点,也是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旅游景点。太多美好的风景,太多印象深刻的地方了,我们一下都无法完全记起。什么叫北方,这次算得上领教到了,和我们南国的风景太多区别了。 气候的不同让我一下就患上感冒了,不过这才刚开始啊,我可不能倒下,硬着头皮和老师同学们完成了好几天的考察。我和主要考察的地方是:平遥古城。和我一起考察的同学还有几位,不过他们不是重点考察平遥。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平遥古城,这样一座特具北方古典特色的老城,和我们南方的凤凰古城有着鲜明的对比,同属于县一级的地方,一个是坐落于平野之上,一个是依山傍水的态势,一个色调与周围环境浑然天成,一个在青绿色中的红黄重色,相同的在于它们都利用地理环境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坚固之城,因而在岁月的轮盘里得以保存。幸运的是我们在旅游淡季出来考察,旅游的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比较更好的观察这座古城的风貌,听听古城说说几千年的故事。 说古城,这里的确名副其实。整座城池保存着完整的城墙和城楼以及城内的所有中式建筑,绵延周长13公里的厚厚城墙外面是一圈护城河。东南西北四座巍峨高大的城门,是进出这座城池的唯一道路。进出城门的人,从长袍马褂到牛仔西装,从古走到今。 在这座城里,没有一栋现代化的建筑,全部是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平房,立柱横梁,画栋雕栏,飞檐斗拱,石礅木扉,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而在城区的结构布局上,整座城的街市、商铺、县衙、文庙、民居、学堂、钟楼、佛寺,应有尽有,前铺后坊,左阁右藏,廊厅厢堂,一切建筑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城风貌,活脱脱一个中国传统建筑的教学版本。 除去学术上的价值,这座古城留给现代社会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久违的慰藉和安静。在这里,没有水泥森林一样的高楼大厦,没有需你仰头才能看到的冲天玻璃墙,没有拖着肮脏尾气飞驰而过的汽车,没有巨大高悬的广告牌,没有铺天盖地的霓虹闪烁。有的只是古朴的中式建筑,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