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茶艺与茶道基础知识.ppt

发布:2025-02-23约1.18万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必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四重含义。1.追求物之真,即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2.追求情之真,即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心境要真闲,要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返璞归真。4.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在识茶品茶中领悟到“茶中天地宽,壶中日月长”的道理,使您清心、雅志、怡情、明理,更加乐观积极的面对每一天!是为“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第30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总结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第31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有以下几点区别: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讲究和、静、怡、真。且释道儒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味”,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第32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第33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茶很贴近生活也高于生活,寻常百姓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有之;而古人士大夫、现代学者政客的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也有之。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第34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节什么是茶艺1977年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等茶叶爱好者,倡议弘扬茶文化和茶为国饮,提出了“茶艺”一词,用以表述茶叶泡饮过程及程序,以区别于日本的“茶道”。原因之一是,日本茶道,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已被日本人传承,如果援用茶道,会引起误会,被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回中国;原因之二,认为“茶道”一词过于严肃,国人对“道”字特别敬重,有高高在上之感,一时难以被民众普遍接受。第35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关于茶艺的不同说法:1.台湾茶艺专家季野先生:

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于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2.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

中国茶艺之美是属于心灵美,欣赏茶艺之美,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当中来观察整体。”第36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台湾茶艺专家蔡荣章先生认为:“‘茶艺’是指饮茶的艺术而言。讲究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品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那就广泛地深入到‘茶艺’的境界了。”茶艺表演的“精、清、净、美”精(精品、精通、熟练):包括茶须名茶、特色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