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生活》考点解读.doc

发布:2016-04-11约1.89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新考纲73考点解析 湖南省 娄底市 蓝圃学校 周建良 一:货币(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共二部分,7个考点) (一)货币的本质 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考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的特点】:在商品交换中大家普遍乐于接受;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 4.金银作为货币材料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有5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2.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3.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流通公式 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考点5.货币与财富。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③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 2.正确对待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考点6.结算与信用工具 1. 结算 (1)方式:一是用现金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一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2)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2.信用卡: (1)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3.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考点7.外汇和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共二部分,7个考点)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考点8.价值与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考点9.价值决定价格 1.商品价值量如何决定: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生产的商品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 3.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若其它条件不变,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考点10.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11.供求与需求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 (1)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2)直接因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