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家古代管理思想初探.pdf

发布:2017-06-06约5.59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营管理 道家古代管理思想初探 管 斌 何似龙 河海大学商学院 [摘 要]道家古代管理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谋略型特征。在《老子》一书中,关于圣人、侯王怎样治理国家则是 十分重要的内容。这说明,道家所关切的政治是以侯王、君主、圣人和国家、天下为其价值指向的。道家主张宽松的政治 而反对政治苛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在老子那个时代,不存在什么比 “治国”、“用兵”、“取天下” 更大的政治,正因如此,老子的古代管理思想将这一切相混而获得了浓厚的政治情趣。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终因具 有十分强烈的谋略意识而成为 “君人南面之术”。 [关键词]道家 无为而治 政治谋略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百川归海,融会而成。有了对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第25章》)。 诸流的汇集,才展示出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有容乃大。在其博 老子告诉人们,名为“大”的道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浑然而成, 大中,尤为凸显的是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就像大江 它寂寥无形无声,独立长存不改变,周而复始永不消失。 大河奔流不息。本文将探讨聚焦在道家古代管理思想。 其次,万物皆由道而生,以道而存,而道则以自己为法。老 道家古代管理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谋略型特征,这可从 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老子·第62章》)奥是 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 指房子的最里面,在房子的西南隅是祭神的地方,这里则指主 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 人、创造者。老子要告诉人们的是,道是万物之主、善人之宝, 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 正因为道是万物之母,万物由道而生,所以万物必须以道而 守之,万物将自化。”这些充分说明,道家所关切的政治是以侯 存,循道而行。如老子所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王、君主、圣人和国家、天下为其价值指向的。此其一。 自然”。(《老子·第25章》)本文对“道法自然”的解释接受张 其二,道家主张宽松的政治而反对政治苛严。“以正治国,以 岱年的看法,他反对把 “自然”当做专名,而把 “道法自然” 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在老子那个时代,不存在什么比 “治 解做 “道取法于自然”。在他的 《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古典 国”、“用兵”、“取天下”更大的政治,正因如此,老子的古代管 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自然”被解释成 “自己如此之意”, 理思想将这一切相混而获得了浓厚的政治情趣。 因而“道法自然”也就变成“道以自己为法”,或者说道是“自 最后,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终因具有十分强烈的谋略 己如此”。 意识而成为 “君人南面之术”。 最后,君主治理国家应循道而采用“无为而治”。老子说:“道 一、思想出发点 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的最高法则是自然而然,故道常无为,但道 道家学说蕴涵着自成体系的古代管理思想,它们影响着 生成一切,故又无不为。老子有言:“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 中国古代的管理,并成为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构成要素 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 之一。 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 通常认为,道家学派源于老子,根据郭沂在 《从郭店竹简看 大。”(《老子·第34章》)“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 先秦哲学发展脉络》(载《光明日报》1999年4月23日第五版)中 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元 的观点:老子乃春秋末期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聃。本文主要根据出 德。”(《老子·第51章》)这是说,道虽生万物且为万物之宗,然 自老聃的 《老子》来讨论道家古代管理思想。 而并不是像有人格的上帝主宰一切和统治一切,万物皆由道生成, 道家之所以被称为道家,最主要的是他们讲道,且以道为宗。 而道之生万物和万物遵循于道,都是无为而自然的。从“人法地, 道是道家学说的核心范畴和基本概念,抽去 “道”,道家就失去 地法天,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