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抽象规定是对感性具体的否定,但它又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是向思维具体的接近。思维具体是在对感性具体和抽象规定双重否定基础上的辩证统一,是否定的否定,是认识的结果。 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 认识 感性具体 抽象规定 思维具体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历史、逻辑的含义 逻辑是指关于对象的认识成果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和范畴演化序列。 辩证思维中的历史范畴,一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二是指反映客观实在的认识的历史。 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因此,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 另一方面,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包含着差异和对立。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主要包括︰ 控制方法 信息方法 系统方法 结构--功能方法 模型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方法之中。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使辩证法深入到研究世界某些关系发展的细部、更复杂的层次。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一致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 规律的三种属性 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反映为万有引力定律。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如:飞翔在空中的鸟类、飞机及其他一切物体,当它的动力作用消失时,必然顺着引力方向降落到地面上来,这就是地心引力规律的作用。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的联系。事物、现象千差万别、变幻不居,但合乎规律的现象会重复出现。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规律的客观性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生物圈实验室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 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 所特有的 积极反映 世界与改造 的能力 和活动 表 现 实现途径 意识是能力的,具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社会实践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 规律性 发挥主观 能动性 关键 条件 实 践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