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df

发布:2020-08-13约1.22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 海 无 涯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课前索引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概括为八个字:本质、过程、结果、运用。 即理解认识的本质;深刻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弄清认识结果是得到真理,理解真理与 价值的关系;全面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体现。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过程、真理与价 值、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难点是认识的本质、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学习方法 牢牢把握本章的知识框架,重点知识点一定要掌握,一般知识点了解即可,特别注意党 的思想路线部分 还要注意各种辨证关系的掌握。 第一节 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一、认识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揭 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概括表述,常以选择题出现。 1、认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个人的认识史也再现着整个人类的认识史。 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一致的。认识和意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在一般的意义上, 我们可以把意识和认识同等看待,意识的起源就是认识的起源。 个人思维的发展过程再现着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史。皮亚杰通过对儿童心理和思维过 程的考察,研究了认识的发生。 2、认识论和本体论 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本体论,也就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 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第二方面研究的是思维能不能认识、能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般将它称为认识论问题。 本体论和认识论是不可分的。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认识论。唯 心主义必然把人的认识仅仅限制在精神的范围内,唯物主义把人的认识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 反映。 总之,哲学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它制约着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它需要通过具体 的认识论观点表现出来。 3、认识和认识论 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认识是指人的认识器官——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而认识论的对象是人类认识,它的 任务是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先有认识及其发展,然后才有认识论;认识论既 然以认识为研究对象,它就离不开认识。 认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归结为人的思维能不能反映、能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 1 学 海 无 涯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的回答,在哲学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认识论派别,主要有唯物论的反映论、 唯心论的先验论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第一次彻底地、科学地、 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实践性是这种认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重点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 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与认识在实践中发生是一致的。如果没有 实践这个桥梁,主体就无法达到客体,认识也就不会发生。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书本上的知 识,仍然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不仅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也 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 具体表现。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研究谁在认识就是研究认识的主体,研究认识什么就是研究认识的客体。近代欧洲哲学 才把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凸显出来,由重点研究本体论的问题转向重点研究认识 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把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作为认识论的基本问 题,使得对认识论的研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