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2010 版心肺复苏指南教学中的运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教学中的运用
李旭1 孟莹2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广州 510515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广州 510515
作者简介:李旭,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肝脏损伤机理研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院急诊科;电话020 Email:mylx99@163.com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教学中的运用
李旭 孟莹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 510515)
【摘要】2010版心肺复苏术(CPR)是临床八年制学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和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进行CPR培训,有助于学员学习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理论,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掌握急救技能,培养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PBL教学;模拟教学;心肺复苏;八年制教学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是医学生必须握的基本临床技能,在紧急情况下严格按照指南操作规程做好CPR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是不可能掌握的。CPR涉及了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等多学科知识,讲究团队配合,施救者不仅要掌握个人技能,还应当学会在团队中如何高效协作。因此CPR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员对于急救和多种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八年制学员进行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学习要点
1、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的修改要点及理由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CPR指南[1]。为了便于学员理解和记忆,将其与2005版指南的主要不同之处总结如下:
1、关于判断: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 (即仅有喘息)时开始 CPR,而无需检查脉搏;对医务人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楚脉搏(如10秒钟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理由: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是否存在,特别是脉搏细弱时。
2、BLS的步骤由 A-B-C变为C-A-B (A 打开呼吸道、B 人工通气、C 胸部按压)。 理由: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据报告所有年龄心脏骤停者CPR存活率最高均属被目击的室颤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这些患者CPR早期最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A-B-C 步骤中,胸部按压在急救人员打开呼吸道,取得隔离装置,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收集和装配通气设备时受到延误。C-A-B步骤中,胸部按压可较早开始,且通气的延迟可减到最短,即只需进行第一个 30 次胸部按压周期所需的时间,约18 秒。
3、刪除“看、听和感觉判断呼吸”步骤。在提供 30 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施救者直接打开患者呼吸道并提供 2 次呼吸。理由:在检查心脏停止时已短暂检查呼吸状态。
4、胸部按压速率:由大约100次/分钟更改为至少 100 次/分钟。理由:CPR 期间每分钟实施的胸部按压次数,是恢复自主循环 (ROSC) 以及存活后维持良好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较多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压次数则会降低存活率,尽量减少CPR的中断比保证按压速率更重要!
5、胸部按压深度:成人胸骨的压下深度由4-5cm更改为至少 5 cm,对儿童及婴儿则至少胸部前后径的 1?3,分别约5cm和4cm。理由:按压主要是透过增加胸內压并直接按压心脏以产生血流。按压至少 5 cm深度时较按压4cm时更有效。
2、记忆口诀
为了便于记忆,总结了以下口诀:先“压”后“吹”: 第一步就是按压;多“压”少“吹”: 比例仍为30:2;快“压”慢“吹”: 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而人工呼吸只需8~10次/分,两者之间比较相差了十多倍;急“压”缓“吹” :每次按压用时不得超过0.6秒,而人工通气每次至少持续 1秒钟、直到患者胸部被吹抬起为止;重“压”轻“吹”:胸外按压幅度至少为5cm、要求每次用力压出患者颈动脉搏动,而人工潮气量小于10ml/kg;只“压”不“吹”:由于胸外按压也能部分辅助通气,只限于于非专业人员而言。
二、采用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八年制学员的教学效果
1、PBL及模拟CPR教学法的特点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精髓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2],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