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讲走近微观世界__细胞课时跟踪练含解析.doc
PAGE
6-
课时跟踪练1
一、选择题
1.(2024·东莞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B.生物生长发育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
C.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传递和改变为基础
D.C、H、O、S四种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
解析: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很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A正确;细胞增殖与分化是生物个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B正确;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传递和改变是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础,C正确;C、H、O、N四种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D错误。
答案:D
2.(2024·衡水模拟)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理论思维和科学试验的结合是促进细胞学说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方法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C.自然界中出现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执行状况不同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解析:理论思维是科学探讨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与牢靠的科学试验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二者结合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完善,A正确;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正确;不同生物体的DNA分子即遗传信息不同,细胞多样性主要由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及遗传信息的选择性表达确定,C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但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答案:C
3.(2024·郑州三模)美洲锥虫病潜藏患者体内初期没有病征,而一旦发病,可能导致心脏衰竭或其他致命疾病,故又称为“新艾滋病”。下列有关引起“新艾滋病”和艾滋病的病原体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前者具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后者没有
B.前者具有核糖体,后者没有
C.前者细胞核中具有染色体,后者具有染色质
D.前者体内具有六大化合物,后者只具有两大有机物
解析:据资料分析可知,“新艾滋病”的病原体为美洲锥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动物,而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属于非细胞生物——病毒,病毒不具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正确;动物具有核糖体,而后者病毒没有,B正确;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真核生物才具有的结构,病毒不具有染色质,C错误;细胞生物都具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核酸和蛋白质六大化合物,而病毒只具有核酸和蛋白质两大有机物,因此D正确。
答案:C
4.下列关于生物类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原生生物属于原核生物②带“藻”字的生物未必是真核生物,但肯定是自养生物③带“菌”字的生物既有细菌等原核生物,又有酵母菌、霉菌等真核生物④菌类绝大多数是异养型,少数是自养型⑤人体红细胞、细菌、蓝藻、放线菌等生物细胞没有细胞核,生命活动均不旺盛
A.两项正确 B.三项正确
C.四项正确 D.五项均正确
解析:原生生物均为单细胞真核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菌类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是自养型的;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均有细胞核,但细胞核较原始,为拟核,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因体积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实力强,代谢特别旺盛,故②③④正确。
答案:B
5.小芬利用显微镜视察人的血细胞,运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运用相同的光圈,则甲视野比乙视野亮
B.甲中所视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视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楚的物像
解析: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大,显微镜视野变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甲是在低倍镜下看到的图像,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故甲中所视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并不能都被视察到;由于在显微镜下视察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物像均向左移动;物像须要在低倍镜下调整清楚后再转换高倍镜,并调整细准焦螺旋至图像清楚。
答案:A
6.(2024·郑州模拟)下图分别表示构成人体的四种组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组成人体的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B.人体细胞的多样性是细胞增殖分化的结果
C.人体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
D.组成这四种组织的全部细胞都有细胞核
解析:组成人体的细胞,由于细胞增殖、分化,具有多样性;同时绝大多数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具有统一性。但人体内的成熟红细胞、血小板等没有细胞核。
答案:D
7.(2024·安徽六校联考)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选项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