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时间:2012-04).pdf

发布:2023-11-29约6.06万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2/12/7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时间:2012-04)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时间:2012-04) 前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 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 用,节约社会资源[3]。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十年来,我国在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 体系建设方面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脑卒中康复研究相关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4-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的康复机制、医学管理和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 外专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的评价方法和康复手段。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的脑卒中康复治疗 [6-7]。 制订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 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最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确定新技术和研究的效果,并合理分配治疗资源。在实践基础上,随着更多数据和评价结果的 收集,将会出现新的证据。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最新进展的循证医学,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证据水平(A、B、C、D)以及推荐级别(Ⅰ、Ⅱ、Ⅲ、Ⅳ)。见表1。   表1 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标准 推荐级别 Ⅰ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 Ⅱ级 基于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Ⅲ级 基于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Ⅳ级 基于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 A级 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 22:10000/content/html/print.htm?randnumber=0.6049477817451483 1/30 2022/12/7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时间:2012-04) B级 至少一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C级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 D级 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 A级 采用金标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