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发布时间:2014-06).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2/12/7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发布时间:2014-06)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发布时间:2014-0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
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
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对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其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
著的进步。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帮助。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
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3]。近5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以
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现对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治疗原则
一、综合治疗
每一例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但在整个病程中都会伴有这两类症状,有时会产生多种非运动症状。不仅运动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
动症状也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我们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
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
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二、用药原则
疾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我们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
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
异动症的发生率,事实证明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的异动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的帕金森病患者[5-7]。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
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认知障碍、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
药物的副作用和运动并发症。进行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药物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可以将帕金森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即将Hoehn-Yahr 1~2.5级定义为早期,Hoehn-Yahr 3~5级定义为中晚期。以下我们分别对早期和中晚期帕金森病提出
具体的治疗意见。
一、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22:10000/content/html/print.htm?randnumber=0.40603244892365375 1/8
2022/12/7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发布时间:2014-06)
疾病一旦发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进性加重,有证据提示在疾病早期阶段的病程进展较后期阶段要快。因此,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尽早开始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修饰时机,对今后帕金森病的
整个治疗成败起关键性作用。早期治疗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包括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加强锻炼、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社会和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和药物治疗。一般疾病初
期多予单药治疗,但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