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解析版)七年级下册历史.pdf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玄宗在位三十年后,改元天宝。经过开元时代的长期升平,玄宗开始纵情声色,无心政
事,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唐朝开始由盛而衰。唐朝国势由巅峰滑落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八王之乱D.靖康之难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玄宗”“由盛而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
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
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
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
到活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故A正确;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发生的,此时唐朝已
衰败,不是转折点,故B错误;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
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故C错误;靖康之难是金朝南下攻取北
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故D错误。综上故选A。
2.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唐末农民战争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政权更迭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因此五代十国局面
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藩镇割据,B项正确;唐末农民战争不是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原
因,A项错误;宦官专权与五代十国局面形成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五代十国是唐末以
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因此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藩镇割据,而不是政权更
迭,D项错误。
3.安史之乱的时间是()
A.755—765年B.755—763年C.763—773年D.781—789年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
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最终于763年被平定。故此题选B。
4.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A.安禄山、史思明B.安禄山、史朝义
C.安庆绪、史朝义D.安庆绪、史思明
【答案】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
思明反动叛乱,故被称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唐朝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5.安史之乱产生的影响是()
A.加强了唐朝中央集权制B.使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C.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D.标志着唐王朝至此灭亡
【答案】C
【详解】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
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
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
以安史之名,C项正确;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没有加强唐朝中央集权制,排
除A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是使唐朝达到鼎盛,排除B项;安史之乱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没有使唐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6.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A.吴道子B.阎立本C.黄巢D.颜真卿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末年,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
生。于是爆发了黄巢起义,唐末的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
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项正确;吴道子、阎立本是唐朝时期著名的画家,排
除AB项;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