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文化与社会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作业(二十一) 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山西四校联考)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人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的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 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蕨类植物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纯自然的东西,应该归入自然遗产,②④正确,①③排除。
2.(2016·西宁检测)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被用来进餐,至此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长时间的改进。最终变为餐具,从而促进了西方人独特饮食文化的形成,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文化,并同时享用着文化,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2015年4月9日,第三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在武汉大学开幕。开幕式上,武汉本土的京剧、汉剧、楚剧以及江西南昌的采茶剧、湖南长沙的花鼓戏等多个剧种轮番上演,为观众献上一台丰盛的视觉盛宴。这表明( )
①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在其社会实践中发展文化 ④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开幕式上,武汉本土的京剧、汉剧、楚剧以及江西南昌的采茶剧、湖南长沙的花鼓戏等多个剧种轮番上演,体现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①符合题意。“为观众献上一台丰盛的视觉盛宴”,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
4.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属相,十二年一登台,十二岁一循环。由此可见,生肖文化( )
①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②不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③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生肖文化是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生肖文化是如何产生的,③排除。“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说明不同的年份生肖文化表现不同,④符合题意。
5.2015年5月23日,西南地区最大的美术馆——四川美术馆新馆揭开了神秘面纱。四川美术馆新馆开馆后对市民免费开放,让观众感受艺术与美的熏陶。这样做是因为( )
①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向市民免费开放美术馆是因为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②④符合题意。①反映的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且后半句“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必须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③错误。
6.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许多人由读书转向读屏,阅读内容也日渐多元,但随之出现的是一些人的阅读由深变浅、由精变粗。下列对“精阅读”和“粗阅读”理解正确的是( )
A.“精阅读”是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途径
B.“粗阅读”是数字化时代下的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
C.“粗阅读”在文化上对人不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精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答案:D
解析:针对网络阅读的碎片化、肤浅化等“粗阅读”现象,材料提倡人们应该坚持“精阅读”,这样才能走进作品的深处,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思想内涵,故本题选D。社会实践是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途径,故A说法有误;“粗阅读”只是数字化时代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不是必然的文化选择,故B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C表述不妥。
7.(2016·广雅中学、执信中学、广州六中联考)在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