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感悟.pdf

发布:2019-08-09约7.0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ChineseHealthCare 中医中药 次。每 日治疗 1次,15d为一疗程。 的肌张力增高,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痉挛期一般持续3个月左 1.2.2 评价方法:疗效评分总分 100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肌力 右,也可因体外刺激诱发。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分级标准及肌力细分标准评定结果评定 ,每项各 占疗效评分总分 因此,控制肌张力增高尽早使患者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中枢神经 的25%。临床痊愈:总分在80~100分;显效:总分在60—80分; 系统实现功能重组,提高运动再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有效:总分在40~60分;无效:总分在40分以下。 治疗组采用 G6805一Ⅱ治疗仪,注意当毫针进针后,再将电针 1.3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 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 治疗仪的两个输出电极连于两根毫针的针柄上,打开电源,取疏密 析,对检测资料应用t检验,数值以 ±s表示,P0.05为差异有 波,由小到大调节电流,直到患者感到舒适并能耐受。根据患者不 显著性。 断的适应能力,逐渐加大输出电流。每次治疗 30min,每 日1次。 2 结果 电针刺激所产生的肌肉节律性收缩有利于相应部位的血液循环, 治疗结果见表 1、表2。 减轻局部水肿 ,改善患肢的血液供应。刺激神经肌电,使之兴奋与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肌张力影响 (±s,rt) 收缩,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肌 肉萎缩的发生,并使兴奋向 中枢传导,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肢体偏枯不用 ,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虚衰,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 瘀,营气不能荣养肌肤,故要阴阳相顾 ,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上肢选穴取患侧肩髑、臂牖,可活血通络,主治上肢瘫痪,手臂挛 急,除肩臂痛;曲池主治上肢不遂,《金鉴》说其 “主治 中风手挛筋 急”,配合尺泽、外关 、手三里,共治手臂麻木、肘挛不伸、上肢疼痛 之症。下肢选穴取患侧足阳明胃经髀关为主穴,《大成》述其 “主 注:两组治疗前患侧上 、下肢肌力、肌张力及活动能力无差异 腰痛 ,足麻木,膝寒不仁,痿痹 ,股内筋急,不屈伸”,故能疏通经络 , (P0.05),治疗后患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及活动能力得到改 主治下肢偏瘫,筋急不屈伸;足三里乃治疗肢体不利之要穴,调理 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P0.01),肌力提高 、肌张力均有 脾 胃,阴气不足、阳气有余皆调于此穴;解溪主理膝重脚转筋,配以 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阳陵泉,主治偏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膝不得伸;阴陵泉利消肿 , 表 2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 比(例) 除膝痛。诸穴合伍,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调和气血,助脾 胃,达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