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二章 含氧化合物 基础化学课件.ppt

发布:2017-08-17约5.67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含氧化合物 应用: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为白色固体,熔点为70℃,可用作石油产品及高聚物的抗氧化剂。也可用作食物防腐剂。 4.显色反应 酚能与三氯化铁的水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不同的酚显示不同的颜色。如苯酚显蓝紫色、邻苯二酚 显深绿色、对苯二酚呈暗绿色结晶、对甲苯酚呈蓝色。 酚与三氯化铁的反应一般认为,是生成了配合物。 6ArOH + FeCl3 [Fe(OAr)6]3- + 6H+ + 3Cl- 应用:利用此反应检验酚的存在。 另外,含有羟基与双键碳原子 相连的烯醇式结构的化合 物也能与FeCl3的水溶液显颜色反应。 ?三、醌 1.分类和命名 醌是一类特殊的不饱和环状共轭二酮,分子中的羰基与碳碳双键共轭。 醌类物质分为苯醌、萘醌、蒽醌和菲醌等。 醌是作为相应芳烃的衍生物来命名的。命名时在“醌”字之前加上相应芳烃的名称,且同时标明两个羰基的相对位置。如: 2.蒽醌 蒽醌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也不易被还原。但是在保险粉(Na2S2O4)的碱溶液中,可被还原生成9,10—二羟基蒽的钠盐。 9,10—二羟基蒽的钠盐是红色溶液,它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使红色褪去并又析出蒽醌。 应用:此性质不仅可用于蒽醌的检验,也可用于提纯蒽醌,以除去烃类及其它不溶于碱的杂质。 蒽醌在160℃时与发烟硫酸作用得到β―蒽醌磺酸: 知识窗: β―蒽醌磺酸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通过它可以合成很多蒽醌染料,即分子中具有蒽醌基本结构的一大类染料。如茜素这种红色的天然染料,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也能溶于碱;它可由β―蒽醌磺酸制得: 在上反应中,不仅是磺酸基被羟基取代,而且在α—位发生了亲核取代反应,引入了一个羟基,从而生成了1,2—二羟基蒽醌(茜素)。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第三节 醚 在醚分子中,与氧原子相连的两个烃基相同时称单醚,表示为R-O-R; 不相同时为混醚,表示为R-O-R′。 简单的醚一般采用习惯命名法:将氧原子所连接的两个烃基的名称(碳原子数少的羟基在前,多的在后)写在醚字之前。芳醚则将芳基放在脂肪烃基之前来命名。单醚只须在相同的烃基名称之前加“二”字,饱和单醚“二”字可省略。如: (二)乙醚 二苯醚 甲乙醚 苯甲醚 二乙烯基醚 对甲苯乙醚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取碳链最长的烃基作为母体,对于烷基醚是以最长的烷基为母体,烷氧基作取代基。如: 2-甲氧基戊烷 2,6-二甲基-4 –甲氧基庚烯 3-甲氧基-1-丙烯 ?二、醚的性质 + HCl +H+ 盐是强酸弱碱盐,不稳定,受热醚键易断裂,遇水很快分解为原来的醚。 醚能溶于强酸(如浓硫酸或氢卤酸)中,生成 盐。 醚与氢碘酸作用先生成碘代烷与醇,生成的醇与过量的氢碘酸作用生成碘代烷。 应用:利用醚能形成 盐而溶于浓酸的特性,可区别醚与烷烃,也可将醚从烷烃等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如果醚键一端连接的是芳基,则产物停留在酚的阶段。 应用:此性质反应是定量完成的,可用于测定碘烷的含量,进而推算烷氧基的含量。 2.过氧化物的生成 醚分子中与氧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在空气中能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 乙醚的过氧化物是具有臭味的油状液体,沸点比乙醚高,不挥发,蒸馏乙醚时残留在蒸馏器中,如继续受热便会迅速分解爆炸。 应用:醚类化合物应放在棕色玻璃瓶内保存,并在蒸馏醚之前,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如果含有过氧化物,可以加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等还原剂除去过氧化物。 在贮存时,也可在醚中加少许金属钠或铁屑,以避免过氧化物的生成。 ?一、醛 酮的结构和命名 第四节 醛 酮 1.醛酮结构特征 醛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官能团,羰基碳以sp2杂化的方式与氧原子形成碳氧双键,成键π电子云的分布如图所示。 羰基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在外界试剂的影响易下发生亲核加成。 2.醛酮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与烷烃的习惯命名相似。酮的习惯命名法是把所连的两个烃基的名称后面加上“酮”字。如: 异丁醛 甲(基)乙(基)酮 二乙(基)酮 甲(基)异丙(基)酮 二苯(基)酮 (2)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从靠近羰基一端开始,根据母体的碳原子数目叫某醛、某酮。在母体名称之前依次写出取代基的位置及名称,醛基总是处在第一位,醛基位置可省略,酮羰基的位置要注明。如: 2 -甲基丙醛 4 -甲基 -2-戊酮 苯乙酮 对甲苯甲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