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海二中2024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通海二中2024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再如佛经《善生经》中的“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和“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主要是因为
A.佛教与儒家思想有共同点 B.佛教丰富了儒家思想
C.儒释思想岀现融合情况 D.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
2.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材料主要反映
A.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C.中国办报深受西方的影响
D.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
3.延续至20世纪的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调整。这反应了种姓制度:
A.成功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B.缺乏反映社会状况的能力
C.适应了社会状况维持社会秩序 D.完全缺乏自我变革的能力
4.如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
A.实现国家统一
B.推进改革
C.调整外交政策
D.筹建经济特区
5.在12世纪西欧法学家眼里,“罗马法的救令和解答,无论是单个的或整体的,都构成了在罗马法学家自己心目中绝没有构成的一种书面理性,他们将罗马法连同《圣经》、教父著述以及教会的法律一起视为神圣的典籍”。据此可知,罗马法
A.沿用到了12世纪 B.与教会法融为一体
C.是理性主义的起源 D.具有普世法律价值
6.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人民起义不断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
7.2012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中东之春(巴以磋商重启中东和谈)、伊拉克之夏(发生系列恐怖袭击)、日本之秋(日本非法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朝鲜之冬(朝鲜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C.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8.1780年,英国学者们“不再回避肮脏和臭气冲天的作坊,也不再为工人的头脑简单而鄙视他们……是去访问他们的作坊,与他们讨论如何改进和采用何种方法改进他们的工作”。这反映了
A.科学家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B.科学技术逐步与工业相结合
C.工业化带来生态环境恶化 D.工人运动推动工作条件改善
9.为了争夺欧洲霸权,拿破仑一世对英国采取大陆封锁政策,先后颁布“柏林敕令(1806年)”“米兰敕令(1807年)”,规定法国控制下的一切国家不得与英国进行贸易,违者惩,之后大陆各国的出口受到限制。这一政策
A.利于法国工业革命开展 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动摇
C.背离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D.重商主义思想方兴未艾
10.下表为1958~1963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变化表明当时
A.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的卓有成效
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已基本完成
C.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得以贯彻
D.中苏关系破裂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停滞
11.如图是我国国家邮政局199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以纪念为新中国诞生奠定基础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A.揭开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序幕
B.人民解放军从此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C.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
D.有助于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推进民主进程
12.下表反映了1851~1911年英国女性就业妇女变化情况。此变化情况说明
A.妇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