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纵隔淋巴结清扫现状.ppt

发布:2025-03-11约6.3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

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患者中,81015例有完整的N分期资料(即临床或病理的分期资料、细胞类型及生存随访资料完整),其中包括67725例NSCLC患者。Rush等的研究发现,无远处转移(M0)、有临床N分期资料(所有用来评估疾病范围和进展的检测和影像学资料,包括纵隔镜检查,但不包括开胸活组织检查)的38265例患者,其中cN0(n=19806)、cN1(n=3631)、cN2(n=11619)和cN3(n=3209)患者12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

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的MST分别为40个月、23个月、14个月和9个月,5-YSR分别为42%、29%、16%和7%;另外,28371例接受手术治疗、有病理分期资料的pN0(n=630)、pN1(n=5770)、pN2(n=5770)和pN3(n=患者MST分别为77个月、34个月、21个月和12个月,5-YSR分别为56%、38%、22%和6%。不同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N1淋巴结不同解剖部位转移与预后的分析01030201040203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表明,N1(第10、11组淋巴结转移)MST和5-YSR与N1(12、14组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了增加样本量,研究者把各站淋巴结划分为数个区,上区:1~4组,主肺动脉区:5~6组,隆突下区:7组,下区:8~9组,肺门区:10~11组,外周区:12~14组。但对N1、N2两组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比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1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2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没有必要对N1、N2再进行细分。3对淋巴结转移数目及预后的分析结果表明,N1a(单个淋巴结转移,n=798)MST与N1b(多个淋巴结转移,n=173)比较(52个月vs.27个月)、5-YSR与N1b比较(48%vs.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a(单个淋巴结转移,n=740)MST与N2b(多个淋巴结转移,n=281)比较(31个月vs.17个月),4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5-YSR与N2b比较(34%vs.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显示:N分期患者的生存期有明显的差异,即N1a患者预后最好,N1b和N2a患者预后居中,N2b患者预后最差。但由于数据样本量不足,无法联合T分期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T1N1a、T1N1b,T1N2a、T1N2b)分析。因此,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来决定是否将N分期细分为N1a、N1b、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

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N2a和N2b。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建议对第6版的N分期暂时不作修改。肺癌手术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手术仍然是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其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30%~40%。肺癌手术应该着重于去除或减轻瘤负荷,尽量减少或避免癌残留,所以术中清扫纵隔、肺门淋巴结应该是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其对患者手术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献报道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30%~40%。如果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则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将更高,而且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更能准确分期。纵隔淋巴结肺癌手术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在对肺癌综合治疗中,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行纵隔、肺门淋巴结切除有可能使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所以,淋巴结清扫是保证疗效至关重要的一步。02是否转移是一项重要的预后指标,如纵隔淋巴结发生转移则预后较差。01肺癌手术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淋巴结切除方式淋巴结切除方式综合文献报道主要有如下5种:完全(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completemedia-stinallymphnodedissection,CMLND),要求将纵隔淋巴结连同周围的脂肪组织连续完整地切除,右侧肺癌应将第1~4组、第7~9组纵隔淋巴结完整切除,左侧肺癌应将第4~9组淋巴结切除。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radicallymphnodedissec-tion,RLND),需将同侧和对侧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0102淋巴结切除方式及其周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此术式手术范围广,创伤大,不易被医生及患者所接受,所以目前很少采用。淋巴结采样(lymphnodesampling,LS),根据视觉和触觉切除可疑淋巴结,也有作者将第4、5、7组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作为常规切除,或是左侧肺癌常规切除第5、6、7、10组淋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