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P37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
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为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这种特点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自身的特点。P37-38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备世界工人阶级的一般特点如大公无私、富有组织纪律性等外,自身特点如下:
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3)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P41.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压制人民的反抗斗争。
对外战争中不惜割地和赔款。
2)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
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4.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民族意识觉醒中的中国先进分子代表及其主张。P41-42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后反抗外国侵略。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制度。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严复在《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
康有为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三个阶级的探索)
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开办了新学堂,官派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6.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P49-50
主要问题: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意义: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比较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通过这场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社会风气的改变,为维新变法运动做了准备。
7.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影响。P50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
君主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8.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教训。P51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
守旧势力的反对。是敌强我弱状态。
2)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实现君主立宪制。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大喊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只有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3)教训:戊戌维新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9.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P47.
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其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1)兴办近代企业。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