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教育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前儿童教育教案
教 案
第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 第1—3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分了解、理解、领会三个层次):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重点掌握发展心理学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六大流派的基本理论观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发展阶段
1、出生前阶段
2、婴儿期
3、幼儿期
(二)发展领域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重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和任务。
难点:发展心理学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六大流派的基本理论观点。 讨论、思考、作业: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
2.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
3.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陈帼眉(1989):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70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备 课 笔 记 第1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到入学前这一阶段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1、学前期(0~6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胎儿期(出生前)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
2、什么是心理?
3、个体心理的发生
学前阶段是人生的早期阶段,各种心理活动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机能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上升的变化。心理发展的规律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例如:心理发展有方向顺序性;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5、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各个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上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出地以“WWW”来表示,即what(是什么),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间),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理论问题
1、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1)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是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F·Galton)。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Hall)有一句名言:“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环境决定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J· B· Watson)。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
华生在他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实例:A狼孩 B孪生子女的智力的调查
1920年,在印度狼洞发现“狼孩”阿玛拉(8岁),她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不具备正常儿童的心理。她四肢爬行,不穿衣服,白天睡觉,夜间活动,用舌头舔食生水,吃地板上的生肉。阿玛拉活到17岁。在辛格夫妇的精心训练下,2年后,阿玛拉能直立,7年后学会40多个词,智力相当于4岁。
2、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即是一个量变还是质变的过程?
人的心理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3、被动性和主动性
机械模型:儿童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探索性行为和个人尝试很少。机体模型:儿童具有主动性,更愿意去探索和自我创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