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中药饮片的煎煮和服用方法答案.ppt

发布:2016-08-06约2.86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饮片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内容 中药饮片的煎煮 中药饮片的服用方法 中药饮片的定义 中药饮片的煎煮 中药治疗疾病,常加工制成一定剂型以供应用,例如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片剂、冲剂等。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汤剂。汤剂以其制剂简便,随意加减,灵活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一直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手段。然而,煎服中药,有其的“行规”,不可随意,若煎法不当,小则会降低药效,大则会产生毒副作用。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制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也曾说:“药物虽精,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由此可见,中医防治疾病,医师诊治准确外,煎药也必须得法。 中药饮片的煎煮 煎煮中药的器皿 煎煮中药一般采用砂锅、陶瓷锅。其中砂锅最为常用,其传热较慢,受热均匀,不会与药物的化学成分产生反应。铜、铁、铝等金属器皿不宜使用,这些金属的化学成分和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会影响效果。另外,煎药用的砂锅应保持清洁,每次煎药完毕即洗净,以免影响下次煎药质量。 中药饮片的煎煮 煎煮中药用水的选择 煎煮中药时,一般要求煎药之水是水质好、新鲜、清洁、无杂质,例如自来水、井水等。 中药饮片的煎煮 煎煮中药的方法与火候 1、中药倒入药锅后加入浸过药面约2-3cm(1-2个手指节)高的水,浸泡20-30min,以让药材充分湿润。 2、武火(大火)加热至沸,调至文火(小火)或中火,保持微沸,然后开始计时,一般20-30min以后,约剩余一小碗水时,药已煎好。 3、特殊中药则需按医嘱煎煮。例如: 先煎药:将先煎药放在砂锅内,用水煎之,约滚10-15min,然后将其他正在浸泡的药物加入同煎。需要先煎的药物有两类,一类是矿物和贝壳类药,如生石膏、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鳖甲等,它们的药物成分不易煎出,须先煎15~20分钟,一类是毒性较大的药物,如生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等,需要煎煮时间长一些以降低毒性。 后下药:待药汁煎至预定服量(约20-25min后), 中药饮片的煎煮 然后将后下药投入砂锅内,再煎煮3-5min即可,有些药物含有大量挥发油,若煎煮时间过长,药性挥发会影响疗效。这类药大多具有芳香气味,以植物的花、叶、果为多,如薄荷、荆芥穗、藿香、佩兰、砂仁、紫苏叶等,在出锅前3~5分钟放入即可。 冲服药:用煎好之药汁(或开水),将冲服药搅匀后同服。如三七粉、羚羊粉、麝香等。 焗服药:先将焗服药放在碗里,然后将煎好之药汁冲入碗中,盖上焖3-5min,温度降低适中后滤出药汁服用。如藏红花。 炖服药:将炖服药放进炖盅内加入一小碗水盖好,隔水炖1h左右服用。如高丽参,花旗参,冬虫夏草,海马。 中药饮片的煎煮 烊化药:把烊化药打碎放入碗中,倒入煎好之药汁,搅溶服用。当药物不完全溶化时,则隔水蒸片刻,完全溶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包煎药:将一些有黏液成分(例如车前子),有绒毛的药物(例如旋复花、辛夷花),体细质轻(例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等药物用纱布包裹后同煎。但不宜包扎太紧,以免影响有效成分渗出。 中药饮片的煎煮 4、中药汤剂要复渣:古人云:“一煎取其性,二煎取其味”,一般汤剂都要煎煮2-3次。通常连续煎煮2次,药汁混匀后再分成2份,分2次服用。解表类药也不例外。 中药饮片的煎煮 中药饮片的煎煮 误区:中药煎煮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有些人把中药煎煮1-2h,甚至更长,以为这样就能把药味完全煎出来,增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在刚开始煎煮时,药汁浓度是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加,但到一定时间,药材内部的浓度与外部的浓度相同时(即到达饱和浓度),再加热药物有效成分浓度也不会增大,只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变浓”;有些化学成分由于长时间加热,化学结构会发生变化,影响药物疗效。故汤剂不宜煎煮太长时间。 中药饮片的服用方法 冷服热服的选择 一般汤剂宜温服。发汗解表药宜趁热服,服药后注意保暖,盖被以助发汗。治疗热证的中药宜冷服,治疗寒证的中药宜热服。此外,在服药期间,还须注意饮食调节。 中药饮片的服用方法 中药的服用时间:一般药物宜在饭前0.5-1h服用,以利于吸收迅速、完全。 (一)宜在饭前服用的中药 1、补益类:例如人参、鹿茸等药品,宜饭前服用,利于吸收。 2、颠茄类治胃病药:宜饭前服用,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贝母、白芥子、白附子等温化寒痰药,胖大海、桔梗、前胡、瓜蒌、竹茹等清热化痰药,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等止咳平喘药,均宜饭前服,祛痰镇咳才明显。 4、驱虫药:例如槟榔、使君子,宜在清晨或临睡前空腹服用,以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利于驱虫。 中药饮片的服用方法 (二)宜在饭后服用的中药 1、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