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及环境经济学第一章绪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授课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采矿工程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考核方式 考试70%,平时30% 平时成绩构成 参考书: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经济学:研究社会是如何分配稀缺的资源。 资源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分配渔群、森林、淡水、石油等自然资源(how society allocates scarc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stocks of fish, stands of trees, fresh water, oil, and other naturally occurring resources) 。 环境经济学:研究废物的处理和对作为废物排放场所的空气、水和土壤等的质量影响( the way wastes are disposed of and the resulting quality of air, water, and soil serving as waste receptors),研究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biodiversity). 3.可持续性 (1)通常在经济学中所考虑的对最优的追求,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充分地照顾到子孙后代。 (2)如果照顾子孙后代被看作是一种伦理义务,那么对最优的追求就需要用可持续来约束。 (3)阿尔弗莱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基于为学习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学生所熟知的价格决定机制的分析,详尽阐述了供给和需求的局部均衡。 (4)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把注意力转向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及为什么市场经济只能长时期低水平地使用可获得投入进行生产,不能达到最优经济总水平。 3.增长理论 将自然资源引入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新古典经济学家第一次系统地调查了资源的效率及最优的消耗。这项工作及随后的发展就产生了自然资源经济学。 *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总学时: 36 36 总学时 2 9 环境经济政策 4 8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 2 7 环境费用效益评价 6 6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5 环境产权理论 4 4 经济效率理论 4 3 外部性理论 8 2 微观经济学基础 2 1 绪论 学时 内容 绪 论 一、资源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其它环境问题。 产业革命前:古罗马、维多利亚时期英格兰---工业规模相对较小,对环境污染并不那么严重,受害范围也是局部性的。 封建帝国的临时性措施:英国在13世纪由国会发布文告,禁止伦敦工匠和制造商在国会开会期间使用烟煤。 中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由于大量开垦荒地和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灾害; 西班牙农场主:焚烧山地森林,最后大雨冲蚀裸露的土壤--土地成为不毛之地。 产业革命前,人类的经济活动就与自然环境间的不协调,甚至遭受了自然界的报复。 2005年11月,航拍受污染的松花江 “白色污染” 在产业革命以后的20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从单一的环境污染发展成为以突出的环境破坏(或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并存的复合问题,而且环境污染和破坏不只是发生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到60年代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大量事实表明,一方面,环境污染引起环境退化;另一方面,环境破坏又加剧了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破坏要比环境污染更严重,且更难以解决。据美国《公元2000年地球》预测,可再生资源,如森林,现在以每年150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 (二)“生态发展”概念的提出 197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提出了“生态发展”的概念。所谓生态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合乎环境要求的发展,即经济发展应以生态规律为限度。 (三)新“环境”概念的形成 (1982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资源的保护战略应被视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必须考虑在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各种反应过程之间的联系。 (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的深化过程: 70年代初,认为我国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经济发展中,要逐步改善环境,同时通过保护和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