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配套练习 板块综合提升(二) 中国近现代史.pdf
微专题1国家富强之前提——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与探索
【归纳拓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内涵、历程及特点
1.含义:反对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改变国家极度贫穷的状况;
发展科学文化,促进思想解放、社会文明的进步。
2.历程
(1)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阶段,也是“中华民族”观念提出和初期使
用阶段。
(2)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中华民族”观念开始为越
来越多的人接受,最终确立和形成。
(3)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
近代民族主义高涨,而民族主义高涨使“中华民族”观念更广泛深入的传播。
3.特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连,本质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
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近代以来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1.反对清朝专制统治的斗争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等人领导的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
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2)戊戌变法(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支
持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开创了中
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3)辛亥革命(1911—1912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
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1)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共和的成果,先
后与以袁世凯、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
法运动”等重要斗争。
(2)国民革命时期,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共合作发动了以北伐战争为
中心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制求民主的斗
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放
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
三、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1.现代中国外交
一个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和宗旨
两大杰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
贡献存异”的方针,形成“万隆精神”
(1)(2050)
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世纪年代中期:“一边倒”,
逐渐步入国际舞台
(2)(2070)
三个时期拓展时期世纪年代:“一大片”,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
和特点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
(3)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不结盟外交,形成现代中国特色()
外交
2.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新中国成立,真正实现独立自主。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
独立、富强、民主、统一的道路。新中国的成立可谓是千年巨变,令世界震惊,
让世人瞩目。
(2)抗美援朝,国威提高: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人
民用自己的勇气和意志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3)20世纪70年代,外交大突破: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帝国主义国家包围封锁中国的外交坚冰被彻底打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
开放,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针对训练】
1.(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在自强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时期有关
改革和新计划中,“中国”二字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并以此作为支撑改革的理由。
据此推断,“中国”一词被频繁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化运动的推动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满汉矛盾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