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内容整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1915 年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2、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4、1918 年5 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后的《阿Q 正传》等作品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①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封建主义之间关于新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②它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2、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先进分子是李大钊。他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3、李大钊写下《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知识点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1919 年6 月3 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两天内逮捕了千余名学生。之后,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知识点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三类人: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二是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2、1919 年9 月、11 月,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1、1920 年8 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2、1920 年3 月,在李大钊指导的下,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 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也是这一时期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3、影响较大的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湘江评论》、《国民》等,这些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二)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32 学习是一种信仰32正确方向。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去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到农村去。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1、1920 年8 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2、1920 年10 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3、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大力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着重进行了以下工作: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二,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出版了工人通俗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和《工人周刊》,广东的《劳动者》、《劳动与妇女》,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等,提高工人的认识与斗争水平。1920 年11 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创建统一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 年7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举行。知识点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一)反帝反封建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