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下.ppt
01强化民族意识,尊重多元文化02教材内容人文性和生活化,教材形式丰富性和多样性03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学本04语文训练场景化,学习方式活动化05读写说写紧密结合,言语实践开放突出二、国外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三、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一、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第一、教材要有时代精神,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主要反映在选文、编选学习提示和设计练习上)第二、教材要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提高科技、实用文的比例,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语言文字要规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文;二是教材中其他所有的语言文字。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胸中有“书”心中有“标”目中有“人”用中有“法”用中求“活”四、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使用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学习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第二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概况,了解建国以来几种主要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明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并认识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意义。01040203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发展语文教材是最核心的语文课程资源。教材的概念: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教学挂图、幻灯片、字词卡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等。小学语文教科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和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教材(二)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
1、蒙学课本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叫“蒙学”。他所使用的教材家“蒙学课本”。我国古代影响较大的蒙学课本主要有《急就篇》和《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1)《急就篇》大约公元40年西汉元帝时的史游所作。是我国最早的识字课本。“稻黍秫稷粟麻秔,饼饵麦饭甘豆羹。”狸兔飞鼯wú狼麋,麇(jūn)麈(zhǔ)秔麖(jīng)麀(yōu)皮给履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主要特点:第一、生字的密度大。第二、整齐押韵,便于记忆。第三、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1“三、百、千”《千字文》系梁武帝大同年间周兴嗣所编。2主要特点: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语言方面,整齐押韵,便于儿童诵读。《三字经》相传是宋代王应麟所编。3主要特点:内容上涉及的方面更为广泛;语言上用整齐的三言韵语,更为通俗,句法灵活多样,读起来上口,便于记忆。《百家姓》约成书于宋代,作者不详。主要特点:内容上全书都是意义上没有什么联系的姓氏;但语言上400多个汉字用四言韵语编写,儿童容易识记。“三、百、千”是我国启蒙教育的主要教材。此外还有用于阅读训练的语文《千家诗》,是宋元时期以至明清两代十分流行的蒙学课本。国文科的名称始于1907年正式见诸于法令。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编纂、审查两个处,实行教科书审定制。清朝末年,比较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国文教科书》,这套教科书共10套,供初小使用。主要特点:1、内容上比较丰富。2、形式上首先限定字的笔画。其次规定各册课文字数。3、在编辑上,以识字为主,由易到难,选取言文一致的字;内容切近儿童生活的编在前;在阅读上有个大体的安排,识了字再读句子,读了句子再读篇章;全书附有图画,与课文配合。国文教科书民国初年,编辑出版了多种新的国文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代表性的是商务印书馆编辑的《共和国国文教科书》。它有以下编辑特点:1、以字的笔画繁简顺序编排。2、以语句深浅顺序编排。3、儿童常见的编在前,不常见的编在后。单字、短句、篇章、依次排列。1920年1月,教育部通令各国民学校今后教科书一律用语体文编写,小学语文教材进入“国语教科书”阶段。有以下几个时期:1920年—1927年间的国语教科书由各家书坊自行组织编写,教育部统一审定。经审查的国语教科书,计有21套。当时的国语教科书有这样一些长处:第一、用白话文编写课本。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史上是一个重大发展。第二、增强了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第三、增加了反帝反封建、热爱祖国的内容。国语教科书缺点:不适当的强调儿童文学,大量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编写。不适当的强调趣味性,致使庸俗化。忽视民族特点。1927年—1937年间的国语教科书.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审定制”和“国定制”并存。1926年,国民政府设教科书审查委员会。1933年,教育部主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开始统一编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