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结合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审查固定资产账面转销额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存在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①复核本期是否有增加的固定资产替换了原有固定资产。②分析营业外收支等账户,查明有无处置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收支。③若某种产品因故停产,追查其专用生产设备等的处理情况。④向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查询本期有无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 5.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采购发票、购货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保险单等书面文件以及汽车等运输设备的有关运营证件都是分别证明不同来源或性质的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重要凭据。 6.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 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实施实地观察审计程序,进行实地追查, 以实地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的证据。 7.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 8.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9.检查因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调整的固定资产,取得有关清产核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结合对银行借款等的审计,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重大的抵押、担保情况,如存在,应取证、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必要披露。 11.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适当披露。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情况,注意是否存在与资本性支出有关的财务承诺,必要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适当披露。 二、累计折旧审计 (一)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1.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一贯遵循; 2.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3.确定折旧费用的计算、分摊是否正确、合理和一贯; 4.确定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5.确定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累计折旧的重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是否合理。 3.根据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累计折旧执行分析程序: (1)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复核,是测试折旧正确与否的一个有效办法。 (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分析本期折旧计提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计算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评估固定资产的老化率,并估计因闲置、报废等原因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结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其是否合理。 4.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是否正确。 (1)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是否正确; (2)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折旧; (3)包含土地使用权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提的折旧是否正确。 (4)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是否已按准则的规定停止计提折旧。 5.检查折旧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与上期分配方法是否一致。 6.注意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有关折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查明通过更新改造、接受捐赠或融资租入而增加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计算是否正确。 7.将“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的本期计提折旧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户的借方相比较,以查明所计提折旧金额是否已全部摊入本期产品成本或费用。一旦发现差异,应及时追查原因,并考虑是否应建议作适当调整。 8.结合固定资产审计,检查其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无误,并追查固定资产登记卡。特别注意,有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继续计提折旧的情况和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不提或少提折旧的情况。 9.对于资产评估调整累计折旧的,取得有关资产评估报告,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检查累计折旧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目标 1.确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是否恰当,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 2.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3.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4)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取得并核对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主要应查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是否符合制度规定,计提的依据是否充分,计提的数额是否恰当,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3.检查资产组的认定是否恰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分析本期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占期末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并于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