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散_普济方卷四○三_减法方剂树.doc
PAGE3
调中散_普济方卷四○三_减法方剂树TOC\o1-3\h\z\u
调中散_普济方卷四○三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2
1.1. 组成:白茯苓、人参、紫河车、甘草(炙)各等分。 2
1.2. 功效:小儿痘疹。 2
1.3. 来源:《普济方》卷四○三。 2
2. 调中汤 2
2.1.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
2.2. 组成:人参10两,白茯苓(去黑皮)10两,紫河车2两,甘草2两(生)。 2
2.3. 功效:胃热肠寒,食已辄饥,小腹痛胀。 2
2.4.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2
3. 神仙服茯苓面方 2
3.1. 减:人参、紫河车 2
3.2. 组成:白茯苓5斤(去黑皮,细锉),甘草5两(细锉)。 2
3.3. 来源:《圣惠》卷九十四 2
4. 人参汤 2
4.1. 减:白茯苓、紫河车 2
4.2. 组成:人参1两,甘草(半生半炙)1两。 2
4.3. 功效:消渴,初因酒得。 2
4.4.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2
5. 人参茯苓粥 3
5.1. 减:紫河车、甘草 3
5.2. 组成:人参1钱,白茯苓6钱。 3
5.3. 功效:走马牙疳,脾胃虚弱。 3
5.4. 来源:《金鉴》卷六十五 3
6. 茯苓面 3
6.1. 减:人参、紫河车 3
6.2. 组成:白茯苓5斤(去黑皮,细锉),甘草5两(细锉)。 3
6.3. 来源:《圣惠》卷九十四 3
原方
组成:白茯苓、人参、紫河车、甘草(炙)各等分。
功效:小儿痘疹。
来源:《普济方》卷四○三。
调中汤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组成:人参10两,白茯苓(去黑皮)10两,紫河车2两,甘草2两(生)。
功效:胃热肠寒,食已辄饥,小腹痛胀。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神仙服茯苓面方
减:人参、紫河车
组成:白茯苓5斤(去黑皮,细锉),甘草5两(细锉)。
来源:《圣惠》卷九十四
人参汤
减:白茯苓、紫河车
组成:人参1两,甘草(半生半炙)1两。
功效:消渴,初因酒得。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人参茯苓粥
减:紫河车、甘草
组成:人参1钱,白茯苓6钱。
功效:走马牙疳,脾胃虚弱。
来源:《金鉴》卷六十五
茯苓面
减:人参、紫河车
组成:白茯苓5斤(去黑皮,细锉),甘草5两(细锉)。
来源:《圣惠》卷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