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龙眼果实采后失水果皮褐变与活性氧及酚类代谢的关系_林河通 1).pdf

发布:2017-06-07约2.63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5, 31 (3): 287-297 287 龙眼果实采后失水果皮褐变与活性氧及酚类代谢的关系 1,2* 2 1 林河通 ,席 芳 ,陈绍军 1 2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福州350002;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杭州310029) 摘要:研究了(10± 1)℃和50%相对湿度贮藏条件下“福 “福眼”(Dimocarpus longan果实 眼”龙眼果实果皮褐变与活性氧和酚类代谢的关系。结 为材料,供试材料采自福建省南安市龙眼科技示 果表明,采后失水导致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果皮活性 氧清除酶SOD、CAT、APX、GR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 范场,采收当天运至实验室(福州),选择大小均 - 质AsA、GSH含量下降,O·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 匀、色泽一致、无病虫、无损伤的健康果实进 2 细胞膜透性迅速增大;PPO和POD活性增加,总酚和类 行实验。果实用25%的戴挫霉杀菌剂1.0 mL/L浸 黄酮含量明显下降。据此认为,果皮褐变可能是细胞的 果3 min,晾干后进行以下处理:(1)无包装(失水 活性氧代谢失调,细胞膜结构破坏,使PPO、POD与酚 类物质(含类黄酮)接触、酚类物质氧化的结果。 处理):果实盛于透气的塑料框内,相互间隔2 cm 放置;(2)包装(对照):果实用0.015 mm厚的聚乙 关键词:龙眼;果皮;失水褐变;活性氧代谢;酚类 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每袋装果50个。在(10±1)℃、 物质代谢 相对湿度(RH)50%下贮藏。定期取样观察和测定 中图分类号:Q945 果皮含水量、果皮褐变指数和生理生化指标。 1.2 果皮含水量和pH值测定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我国南方主 要的亚热带果树之一,其果实成熟于高温季节, 随机选取20个果实,用真空干燥法测定果皮 采后极易失水、褐变和腐烂(Lin等2001a)。果皮 的含水量,果皮失水率按Underhill和Simons 褐变是龙眼果实采后品质劣变最为突出的问题, (1993)介绍的方法计算。果皮pH值测定参照Jiang 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是限制龙 和Fu (1999a)的方法,略有修改。从10个果实中 眼长期贮藏和远距离运销的主要因素(Jiang等 取果皮圆片(直径5 mm,每个果实取4片)40个, 2002)。造成龙眼采后果皮褐变的因素有果皮失 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定容至100 mL,浸提4 h, 水、低温冷害、病害、热伤害和衰老(Lin等 过滤,滤液用pHS-3C型精密pH计测定pH值,以 2001a;Jiang等2002;林河通等2002a,b)。其 稀释后果皮匀浆的pH值来代表果皮pH值。 中果实采后失水是引起龙眼果皮褐变的主要因素之 1.3 果皮褐变评价 一(林河通等2002a)。用薄膜袋包装或涂膜处理可 参照林河通等(2002a)介绍的方法。每次随机 有效减少果实失水,明显推迟果皮褐变发生(Jiang 取50个果实,按照果皮内表面褐变面积大小把果 和Li 2001;Lin等2001b;林河通等2002a)。目 皮褐变程度分为6级:1级:褐变面积为0;2级: 前,对龙眼采后果皮褐变的生理机制所知甚少, 褐变面积1/4;3级:1/4≤褐变面积1/2;4级: 有关采后失水引起龙眼果皮褐变的生理生化机制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