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尖锐湿疣的诊断与治疗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6-12-05约3.38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电外科治疗 先局麻,用电烧灼或电干燥烧灼皮损,该方法操作方便,设备相对便宜,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使用。 (4)手术切除治疗 可一次性去除疣体,适用于单发及巨大型尖锐湿疣。 3、免疫疗法 (1)干扰素(Interferon,IFN),具有抗增殖、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用100万U~300万U,肌内注射,每周3次,至少4周,可用8~12周。还可作皮损内注射。 5%咪喹莫特(imiquimod)霜,为局部外用免疫调节剂,刺激局部产生干扰素和其他细胞因子。每周外用3次,用药后6~10小时清洗掉,用药后,局部常出现轻度至中度炎症反应,可用到16周,一般用药后8~10周疣体可清除。 4、临床治愈标准 判断标准是肉眼可见之疣体被消除。从治疗后产生创面至上皮增生结痂愈合,一般需2周~3周。治疗后3个月内,在治疗部位无新生疣体判为基本治愈。 五、预防与健康教育 (1)洁身自爱,避免非婚性行为,避免多性伴。 (2)提倡使用安全套,防止传染给性伴。 (3)注意卫生和洗浴用具及内衣裤的清洁卫生,避免通过物品间接感染。 (4)进行健康教育与咨询。 (5)需要时提供性病艾滋病的咨询与检测。 谢 谢! 尖锐湿疣的诊断与治疗 概 况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又称生殖器疣(genital warts),或性病疣(venerealwarts),或肛门生殖器疣(anogenital warts).本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早在15世纪欧洲爆发梅毒流行前,就有关于尖锐湿疣的描述和记载。20世纪70年代前,人们对尖锐湿疣在性病中的地位认识不足,故未把它列入性病的范畴内,70年代后,由于患尖锐湿疣患者大量增多,对HPV有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了该病可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染,HPV与生殖道表皮仲瘤发生密切相关,人们把尖锐湿疣明确归为性传播疾病。目前,尖锐湿疣是流行最广泛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病原体及致病机理 (一)病原体 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属DNA病毒。人体皮肤及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是HPV的唯一宿主,尚未在体外培养成功。病毒颗粒直径50~55nm,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目前已检测出HPV200余种临床亚型,根据诱发生殖道恶性肿瘤机会的不同,可分为高、中及低危型。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3等,与生殖器、肛周癌变密切相关;中危型包括HPV26、53、66;低危型包括HPV6、11等。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型、11型病毒感染所引起。HPV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容易生存增殖,故男女两性的外生殖器是最容易感染的部位。病毒科自身接种,因此发生于肛门等部位的损害常出现于两侧接触面。也可通过口交和肛交感染口腔和肛管、直肠,新生儿可通过产道感染咽部。 (二)致病机理 HPV 易感染黏膜和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性接触部位的细小伤口促进了感染发生。病毒进入人体后,潜伏在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内,引起细胞迅速分裂(病理上表现为棘层增厚),同时伴随病毒颗粒层、棘层上部可出现凹空细胞(病毒包涵体)。组织学上正常的上皮细胞也可有HPV存在,治疗后残余的病毒DNA常可在皮肤损伤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导致疾病的复发。 二、尖锐湿疣诊断 结合接触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具备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及确诊病例(同时具备结合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 (一)接触史 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与尖锐湿疣患者有密切的间接接触史,或新生儿的母亲为HPV感染者。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3周~8个月,平均3个月 2、皮损部位: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男性多见于冠状沟、包皮、系带、龟头和肛周,其次是尿道口、阴茎体和阴囊; 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后联合、阴蒂、宫颈、阴道壁和肛周。生殖器和肛周以外的部位偶可发生,见于腋下、腹股沟、乳房下和口腔内。被动肛交者可发生于肛周、肛管和直肠;口交者可出现在口腔。 3、 皮损特点:初发为淡红色、淡褐色或深褐色细小丘疹,针头至绿豆大小,质地柔软,顶端尖锐。以后向上突起,逐渐增大增多,表面粗糙不平,向周围扩散,蔓延。根据疣体的形态分成丘疹型、乳头型、菜花型、鸡冠型和蕈样型,少数呈乳头瘤样增殖的巨大型尖锐湿疣,疣体呈白色、红色或污灰色。 4、自觉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有异物感、痒感或压迫感,或因摩擦而破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