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性腹膜炎》ppt课件.ppt

发布:2018-06-05约5.69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治 疗 1.非手术治疗 抗生素、物理透热、全身支持治疗 2.手术 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发生肠梗阻 3.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 * 手术治疗方法 (1)麻醉方法: (2)处理原发病: (3)清理腹腔: (4)引流: 处理原发病: 切口选择: 病变部位、旁正中切口、二次手术切口。 探查: 保护肠管、不要过多地解剖和分离以免感染扩散、为了找到病灶可分离一部分粘连。 处理方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时间不超过12小时,可做胃大部切除术。 坏疽的阑尾及胆囊应切除,如果局部炎症严重,解剖层次不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时,只宜做应急处理,行腹腔引流或胆囊造口术。 坏死的小肠尽可能切除吻合。 坏死的结肠如不能切除吻合,可行坏死肠段外置。 清理腹腔: 开腹后立即用吸引器吸净腹腔内的脓液及液体,清除食物残渣、粪便、异物等。脓液多积聚在病灶附近、隔下、两侧结肠旁沟及盆腔内。 可用甲硝唑及生理盐水灌洗腹腔至清洁。病人高热时可用4~10℃生理盐水灌洗,有助于降温。 腹内有脓苔、假膜和纤维蛋白分隔时,应予清除以利引流。 关腹是否向腹腔内放入适量抗生素,尚有争议 。 充分引流: 目的:把腹腔内的残留液和继续产生的渗液引出体外,以防止发生腹腔脓肿。 引流物: 引流指征: ①坏死病灶未能切除或有大量坏死组织无法清除; ②坏死病灶已切除或穿孔已修补,预防发生漏液; ③手术部位有较多的渗液或渗血; ④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腹腔脓肿 继发于急性腹膜炎、腹部手术 分为 膈下脓肿 盆腔脓肿 肠间隙脓肿 膈下脓肿 脓液积聚在膈肌下,横结肠及其 系膜以上----膈下脓肿 病 理 1.感染途径 (1)流注 (2)细菌经门静脉和淋巴系统到达 2.发生率 70%急性腹膜炎的病人经手术或药物治疗后腹腔内的脓液被完全吸收;30%发生局限性脓肿。 3.脓肿的位置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管化脓性疾病、阑尾炎穿孔,脓肿常发生在右膈下;胃穿孔、脾切除术后感染,脓肿常发生在左膈下。 4.转归 (1)小脓肿经非手术治疗可被吸收。 (2)大脓肿,长期感染衰竭,死亡。 膈下感染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或经淋巴蔓延到胸腔引起胸膜炎;亦可穿入胸腔引起脓胸。 个别的可穿透结肠形成内屡而“自家”引流。 腐蚀消化道管壁引起消化道反复出血和肠瘘、胃瘘。 如病人的身体抵抗力低下可发生脓毒血症。 脓肿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 ①全身症状: 发热,初为弛张热,脓肿形成以后持续高热,也可为中等程度的持续发热。脉率增快,舌苔厚腻。逐渐出现乏力、衰弱、盗汗、厌食、消瘦、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②局部症状: 脓肿部可有持续钝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疼痛常位于近中线的肋缘下或剑突下。 脓肿位于肝下靠后方可有肾区痛,有时可牵涉到肩、颈部。 脓肿刺激膈肌可引起呃逆。 膈下感染可通过淋巴引起胸膜、肺反应,出现胸水,咳嗽、胸痛。脓肿穿破到胸腔发生脓胸。 近年由于大量应用抗生素,局部症状多不典型。 严重时出现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皮肤温度升高。 患侧胸部下方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有时可听到湿罗音。 右膈下脓肿可使肝浊音界扩大。 约有10%~25%的脓腔内含有气体。 诊断和鉴别诊断 1.病史: 急性腹膜炎或腹腔内脏器的炎症性病变经治疗好转后,或腹部手术数日后,出现发热腹痛。 2.X线透视: 患侧膈肌升高,随呼吸活动度受限或消失,肋膈角模糊,积液。 3.X线摄片 发现胸膜反应,胸腔积液,肺下叶部分不张等; 膈下可见占位阴影。 左膈下脓肿,胃底可受压下降移位; 脓肿含气者可有液气平面。 4.B超检查: 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