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第一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第一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SAT目前取得了多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包括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等,这标志着中国的人造太阳已轻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运行和正在进行的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东方超环(EAST)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摘编自帅俊全《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运行为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2018年11月13日)
材料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受到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摘编自杨卫国《中国研制人造太阳20年后见成效》,2010年6月17日)
材料三:
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入运行,其等离子体温度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人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我们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可控核聚变以氘、氚为原料,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反应随时可以中止,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问题在于用什么容器来承载这种温度极高的核聚变。为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前赴后继。20世纪60年代,苏联科学家提出托卡马克方案,国际聚变界随之转向于此。
早在1955年,钱三强和刚留美归来的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究,与国际社会几乎同步。1965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统一规划,西南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身)成立。当时,所里条件简陋,研究者缺乏住所,甚至睡在帐篷里。尽管如此,他们舍己奉献,在绘制了3层楼那样高的设计图纸之后,终于1984年9月21日制造出“中国环流器一号”。这是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行“人造太阳”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
作为一个历经多年研制的实验项目,中国环流器二号M精细的部件工艺很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在装置设备“真空室”中,许多细小的误差是现有检测仪器所无法感知的,很多时候需要自主开发新的检验设备。仅为保障高约2层楼、重约80吨的中心柱在移动过程中不受磕碰,且安装精度不超过0.1毫米偏差,研究团队在1个月内设计了十几种方案,短短2分钟的路程,耗费了近9个小时才成功搬运。在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团队通过与国际上现有托卡马克装置的交流学习,吸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特殊材料制备、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摘编自韩维正、刘乐艺《“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揭秘中国可控核聚变》,2020年1月8日)
1.下列不属于“人造太阳”研制工作的一项是
A.于空中悬挂人造光热源,散发无穷的光热能。
B.开发利用核聚变,解决现有能源的枯竭问题。
C.研究核聚变的可控装置,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D.落实托卡马克方案,承载温度极高的核聚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研制的东方超环首次达到一亿度高温,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
B.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于1985年确立,2006年11月21日全面启动,承建方由四方扩展为七方,王程总造价为100亿欧元。
C.我国1955年起关法可控热核反应,1965年成立专门研究所,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中国环流器二号M已先后运行。
D.可控核聚变原科充足,能够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各国对此高度重视。
3.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