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免疫学》第七版课件4固有免疫细胞.ppt

发布:2022-05-13约5.86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调理性受体 IgG Fc受体 补体受体 意义: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三)细胞因子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 IFN-γ受体、GM-CSF受体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 意义:参与吞噬细胞活化和迁移 (四)参与提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 MHCⅠ/Ⅱ类分子、B7分子 意义:作为APC,参与提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 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1. 来源:骨髓髓样干细胞 2. 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最多的一种(50%~70%) 3. 寿命短(6-24h),更新快。 4. 很强的趋化和吞噬功能 光镜下的中性粒细胞(PMN) 其核形态多样,主要呈分叶状;胞浆内含有初级和次级两种颗粒。初级颗粒较大,即溶酶体颗粒,内含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和溶酶体;次级颗粒较小,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防御素、杀菌渗透增强蛋白和乳铁蛋白等。主要参与抗感染和炎症反应。 表面受体 (1) MR (2) SR (3)TLRs (4) Fcγ-RⅢA(CD16a)、CR1 意义:在局部感染时,发挥吞噬、清除作用 第二节 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1. 来源:骨髓淋巴样前体干细胞 2. 缺乏T细胞和B细胞的特征: 无TCR和BCR 3. 胞浆: 嗜天青颗粒的大颗粒 4. 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5%~10%;脾脏中占1%~2%; 5.人NK表面标志:CD56、CD16 6. 膜分子:表达多种与其杀伤活化或抑制有关的受体。 7. 杀伤特点:不需抗原预先致敏,直接杀伤,无MHC限制性(区别于CTL:CD8+ T) 光镜下的NK细胞形态 N NK细胞 FcrR:识别IgG1、3 以IgG抗体为中间桥梁,定向介导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结构示意图 2.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根据分子结构分为两类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 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iller cell lectin-like receptor,KLR) 树突状细胞 分布广泛。 抗原提呈。 肥大细胞 存在于黏膜和结缔组织中。 参与I型超敏反应,释放炎性介质。 嗜碱性粒细胞 存在于血液中。 参与I型超敏反应,释放炎性介质。 嗜酸性粒细胞 存在于血液和黏膜组织中。 超敏反应、抗寄生虫感染。 第三节 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五、γδT细胞 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 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六、NK T细胞 主要分布于骨髓、肝脏。 细胞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七、B-1细胞 分布与胸腔、腹腔和肠黏膜固有层中。 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和维持自稳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分布广泛:脑以外各脏器 含量低:占外周血PBMC 1%,小鼠脾脏0.5% 分布:淋巴组织、非淋巴组织、体液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DC为未成熟DC (一)DC来源 1. DC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2. 表达:FcγRII、补体受体、TLR和MR等膜受体 3. 摄取、处理抗原。(P51) 4. 提呈: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供T细胞的TCR识别。 DC总结 一群异质性细胞(未成熟、成熟DC) 抗原提呈功能最强(比M?、B细胞) 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APC 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 分布:嗜碱粒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中;肥大细胞分布于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2. 胞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含生物活性介质)(P166) 存储介质:组胺、激肽原酶、ECF-A 新合成: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 3. 主要膜分子 1) FcεRⅠ(IgE的Fc受体) 2)C3aR 和 C5aR 三、嗜酸性粒细胞 血液(1-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