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下工夫。通过实践与改进,我采用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激趣导入——情景教学与艺术精讲——总结拓展”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热点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2)用疑点导入 。实践证明,疑点、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3)用材料导入。材料不仅源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从社会生活中搜集。一个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教学中,分析台湾问题时,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剖析了李登辉“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有个学生竟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老师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后又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令学生心悦诚服。
(2)设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权的意义时,设置的情境是:前两年,在我们这当地的村主任选举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某些不良的候选人为了能够入选,便提出,如哪位村民投他一票,即可获得5元的报酬。有些村民认为这有利可图。从长久的眼光来看,你认为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投影显示参考答案,当学生看到与自己的见解与答案内容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1)优化教师“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完《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结婚的条件后做了如下的小结:年龄到,青年男女开心笑;你情我愿入新房,亲上加亲要提防。精粹而便于记亿,使学生终身难忘。
(2)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上完一课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和讲授内容思考几分钟,然后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当一回“准老师”作简要的复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效果。
(3)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对时事政治课的学习不能单纯为记忆而记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如在讲到《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意义时,老师提出:在报纸上、电视上我们看到,伊拉克在上一年的今天被笼罩在美国人的炮火之下,请你想一想,那里的老百姓的人身安全有没有保障?我们该怎么做?有的同学说我们应积极地投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