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第5章固定资产投资.pptx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其分析;现金流量的含义;现金流入量是指投资项目实施后在项目计算期内所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简称现金流入。包括:
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指项目投产后每年实现的全部营业收入。为简化核算,假定正常经营年度内,每期发生的赊销额与回收的应收帐款大致相等。营业收入是经营期主要的现金流入量项目。
2.固定资产的余值固定资产的余值是指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在终结报废清理时的残值收入,或中途转让时的变价收入。
3.回收流动资金回收流动资金是指投资项目在项目计算期结束时,收回原来投放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营运资金。
固定资产的余值和回收流动资金统称为回收额。
4.其它现金流入量其它现金流入量是指以上三项指标以外的现金流入量项目。;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项目计算期;建设期现金净流量的计算;经营期营业现金净流量的计算;经营期终结现金净流量的计算;;解:(1)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NCF0=-55-20=-75(万元)
NCF1=-55(万元)
NCF2=-20(万元)
(2)经营期现金净流量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10-10)/10=10(万元)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20/5=4(万元)
NCF3-7=40-38+10+4=16(元)
NCF8-11=60-25-15=20(元)
经营期终结现金净流量
NCF12=20+10+20=50(元);;现金流量的估计;长期投资评价指标;非贴现指标;投资回收期;例3某企业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投资总额均为10万元,全部用于购置新的设备,折旧采用直线法,使用期均为5年,无残值,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计算甲、乙两方案的投资回收期。
;甲方案投资回收期==2.86(年)
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在第2年与第3年之间,用插入法可计算出:
乙方案投资回收期=2+ =2.95(年)
;投资利润率;例4、资料同例3。要求:计算甲、乙两方案的投资利润率。
甲方案投资利润率==30%
乙方案投资利润率==36%
从计算结果来看,乙方案的投资利润率比甲方案的投资利润率高6%(36%-30%),应选择乙方案。;非贴现指标;贴现指标;净现值;净现值指标的决策标准是:如果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或等零,该方案为可行方案;如果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该方案为不可行方案;如果几个方案的投资额相同,项目计算期相等且净现值均大于零,那么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所以,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是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净现值的计算步骤:;净现值;现值指数(PI);现值指数大于1,表明项目的报酬率高于贴现率,存在额外收益;现值指数等于1,表明项目的报酬率等于贴现率,收益只能抵补资本成本;现值指数小于1,表明项目的报酬率小于贴现率,收益不能抵补资本成本。所以,对于单一方案的项目来说,现值指数大于或等于1是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当有多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时,由于现值指数越大,企业的投资报酬水平就越高,所以应采用现值指数大于1中的最大者。;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的计算;1.经营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相等,且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即:
经营期每年相等的现金净流量(NCF)×年金现值系数(P/A,IRR,t)-投资总额=0
内含报酬率具体计算的程序如下:
(1)计算年金现值系数(P/A,IRR,t)
年金现值系数=
(2)根据计算出来的年金现值系数与已知的年限n,查年金现值系数表,确定内含报酬率的范围。
(3)用插入法求出内含报酬率。;2、经营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若投资项目在经营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或建设期不为零,投资额是在建设期内分次投入的情况下,无法应用上述的简便方法,必须按定义采用逐次测试的方法,计算能使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即内含报酬率。计算步骤如下:
(1)估计一个贴现率,用它来计算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方案的实际内含报酬率大于预计的贴现率,应提高贴现率再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小于估计的贴现率,应降低贴现率再进行测算。如此反复测试,寻找出使净现值由正到负或由负到正且接近零的两个贴现率。
(2)根据上述相邻的两个贴现率用插入法求出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由于逐步测试法是一种近似方法,因此相邻的两个贴现率不能相差太大,否则误差会很大。;内含报酬率;贴现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投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