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年新课标高考物理实验复习建议.doc

发布:2017-09-04约1.66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高考物理实验复习研究 一、研究《考试大纲》,增强实验复习的针对性 1.《考试大纲》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能独立的完成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2.必考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选考3—4: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选考3—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实验说明: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二、分析近年新课程卷对实验的考查,研究复习对策 2008新课程卷 22.(15分) I.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10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60 。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7.18 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3.59 V。 注意:最小分度是1或2估读到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最小分度是5估读到五分之一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答案:Ⅰ(1)60 (2)7.18 (3)3.59 Ⅱ(1)0.495~0.497m/s2 (2) ① CD (3) 2008年测动摩擦因数依据牛顿定律,用解析法进行计算与推理。重视实验原理的掌握,验证性实验和一些间接测量的测量性实验都是依据某个物理原理设计的,从相关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中找出需测量的物理量并明确如何测这些物理量,从而确认实验方法和步骤。 2009新课程卷 22.(4分)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示数如图。由图可读出= cm, = 答案:2.25,6.860 23.(11分) 青岛奥运会帆船赛场采用风力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为路灯提供电能。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控制路灯电路的开关,实现自动控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射光的强弱而变化,作为简化模型,可以近似认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