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复习建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复习建议
一、研究高考命题思路的素材
高考试题
考试大纲的题型示例
考试大纲的说明中的样题
**年试题分析
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
二、新课标高考理综中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运动和力的关系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3)电路的基本理论(表现在实验中)
(4)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分析)
(5)电磁感应 的基本规律
同时注意在学科内的综合:
(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分析)
详见前面的运动和力、能量观点
(2)电磁感应 的基本规律
在这重点知识内容,也是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2.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1)热学: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能量分析等(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热一律)
(2)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
(3)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等
特别注意板块内部的学科内综合
3.坚持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叙述并设问,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的过程特点找到该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最后将物理规律转化成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4.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试题的立意与定位较好,一方面可以引导在教学和复习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另一方面是要求实验的教学与复习,特别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只是简单的按课本的要求进行重复性的操作,则应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切合中学的教学实际,对中学的实验教学与复习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1)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
(2)对规定的学生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如:打点计时器、伏安法测电阻、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图像法处理数据等。
(3)灵活的应用已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和物理理论解决新问题
一小一大的实验题结构,需要抓好应试的准备!
5.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居高不下。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2)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问题
(3)对于图象的要求
6.高考试题并不回避成题。
7.试题的难度向中档题靠拢
随着招生比例的增大(从2001年开始全国高考招生比例将超过60%),试题的难度相对而言所下降,高考的目的是要将成绩在前60%左右的考生按能力水平区分开,所以这两年那种如1995年扔沙袋、1996年倒水银、1998年物块撞凹槽、2003年传送带求电动机平均功率等思维难度大、起点高的超难的试题没有了。同时,随着试卷长度的缩短,“送分题”的数量也在减少。特别是在论述计算题中,每个题目的思维起点都不很高,因此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可以入手,但由于涉及到的物理过程较长,随着对物理过程研究的深入,思维难度逐步增大,因此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
二、对高考命题思路的理解
1.对题型功能的研究
(1)选择题
选择题注意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能力;
(2)填空题
填空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理解基础上的简单运用,着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和不太复杂的运算能力;
(3)实验题
注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理解和应用,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和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在其它题型中增加了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背景设计的试题
(4)论述计算题
注重独立、灵活地分析解决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2.高考的能力层次要求与命题
(1)对知识的要求,用Z表示。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2)对情景的要求,用Q表示。具体分为五个层次:
(3)对数学的要求,用S表示。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组合后可以分为5个层次:
f1=f(Z1,Q1,S1) 属于简单层次,即为容易题。
f2=f(Z1,Q1,S2) 或 f2=f(Z1,Q2,S2)
f3=f(Z3,Q1,S2) 或 f3=f(Z3,Q2,S1)或f3=f(Z2,Q4,S1)
f4=f(Z3,Q3,S2) 属于较难层次
f5=f(Z4,Q5,S3) 属于难层次
3.高考命题的热点
(1)主干知识:人类认识产生飞跃的知识点,如力运动的关系、几个守恒定律等。
(2)和普物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如波、功能关系、场的概念及场的迭加等。
直流电路的题多数不是计算,而是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