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室总结.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负韶光 砥砺前行
——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室总结
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室成立一年来,承载着县教体局、教研室的期望,承载着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梦想。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路成长进步,经历了建设与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年里我们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没有值得骄傲的成绩,但我们好学上进、乐于奉献、勇于开拓,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上迈着坚实的脚步。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收获。在工作室成立的一年来,我们成长着、快乐着、收获着。盘点笔记,整理收获,一年的工作跃然纸上:
一、明确分工齐努力 团结协作共成长
为了保障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工作室主持人结合每位成员的特点特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工作室秘书长负责工作室的整体规划,定课题或专题,提供每次学习和研究的主题,负责培训和方法指导,引领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工作室学年度计划、总结的草拟,工作室活动的召集、联络、协调各组事宜等。宣传报道组3人,负责县小数交流群的建设、更新、活动摄影摄像、新闻撰写和宣传报道等工作。档案建设组2人,负责工作室活动考勤、活动记录、资料整理归档等。后勤服务组2人,负责经费管理、经费支出台账建设,做好活动开展后勤保障等事务。
工作室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位成员都努力地扮演好家庭里的每一个角色,同时大家也不分彼此、精诚合作、相互补台。团结协作既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也营造了和谐愉悦的氛围,更加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二、阅读经典受启迪 拓宽视野提素养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出知识结构全面的教师,还能言传身教,成为阅读代言人、阅读推广人。因此,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
1、专业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
一年来,工作室成员坚持专业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专业阅读以提升专业素养,拓展阅读以拓宽视野。我们选择阅读经典教育原著、优秀核心期刊,包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名师名课》、《尝试教学法》、《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各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学科的专业素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除了专业书籍,我们也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非专业书籍进行阅读,这些书籍能有效提高人文素养,了解社会发展和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了解终身教育、主体教育、和谐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增强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
2、个人阅读与团队共读相结合
我们倡导个人阅读与团队共读相结合,个人阅读重在独立思考,团队阅读重在分享集智。我们精心挑选能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专业理论书籍,及时向成员进行推荐。本年度工作室推荐了张奠宙老先生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曹培英老师的《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和张良朋、邱学华老师的《小学数学热点问题指津》等书籍。结合这些书籍的阅读,我们定期展开交流会,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十个关键词展开论述、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让智慧的分享带来思维的碰撞。
3、理论阅读与观摩学习相结合
在阅读专业成长知识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珍惜每一次教师培训。我们参加了在成都国基教育大讲堂举办的“聚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发展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研讨会”观摩活动,共听课二十多节。在东坡小学参加省级重点课题“关键例题教学观摩活动”,听课12节;在丹棱参加“对小学数学教科书深度理解的整合教学研究”展示活动,听课10多节;在青神参加“第三届教育人工智能研究教学成果交流会”,观摩智能课堂2节,并听智能教育专题讲座;参加省教厅组织的《全省智慧教育种子教师(教研员)第一期培训》活动等。活动中,我们聆听专家的经典课例教学和讲座,领略名师的风采,与名师们对话交流、思考,每一次活动我们都经历了一次洗礼,每一次学习都给了我们新的思想、新的启迪,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
学习归来,我们认真反思、对照,每位成员都及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与同伴交流分享。一年来,工作室成员通过个人阅读、共读研讨、观摩学习,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
三、课堂研讨促成长 送教下乡指方向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研讨是工作室必须开展的活动之一。工作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引导成员研究优秀的课堂,学习名师的课堂,展示自己的课堂。工作室成员不负期望,勇担重任,积极探索,把课堂做为自己展示教学才华,彰显教学魅力的场所。XX老师执教的《认识比例》、XX老师执教的《正比例的意义》在省级重点课题“对小学数学教科书深度理解的整合教学研究”的关键例题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XX老师执教的微课《乘法分配律》、XX老师制作的微课《认识物体》、XX老师执教的微课《问题解决—行程问题》、XX老师执教的微课《平行四边形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