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章练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单元练习题
班级: 姓名: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2.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 )
A.杂交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
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
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 )
A.用14 C或3 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 0或15 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 P和35 s标记
D.一组用32 P标记DNA,另一组用35 S标记蛋白质外壳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
A.R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多糖是遗传物质
5.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 )
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
C.噬菌体的蛋白质 D.细菌的核糖体
6.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都是核糖核酸
7.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8.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9.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 ) A.甲种病毒的特征 B.乙种病毒的特征
C.丙种病毒的特征 D.都不是
10.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他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这一现象说明:( )
①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DNA进入到了R型细菌中 ②DNA是转化因子
③蛋白质和多糖在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 ④DNA是遗传物质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做了如下标记,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实验前的情况见下表:
噬菌体 细菌 核苷酸 标记32P 31P 氨基酸 32S 标记35S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元素。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有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1.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
A.核糖、嘧啶、嘌呤、磷酸 B.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C.核糖、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核酸、磷酸
2.四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取决于( )
A.五碳糖的种类 B.含氮碱基的种类
C.磷酸分子的多少 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3.能够组成脱氧核苷酸的三个小分子物质的连接方式是( )
A.脱氧核糖-腺嘌呤-磷酸 B.尿嘧啶-脱氧核糖-磷酸
C.磷酸-脱氧核糖-胞嘧啶 D.鸟嘌呤-磷酸-脱氧核糖
4.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
A.磷脂双分子层 B.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 D.碱基间的连接
5.在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的连接结构是( )
A.氢键 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