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理念更新与体系构建.doc

发布:2022-11-14约1.59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理念更新与体系构建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2 文1:论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理念更新与体系构建 2 一、理念更新: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并重、 2 1.服务保障与经济保障并重 3 2.政府主导与社会多元协同 4 二、服务主体:政府、企业、第三部门“三位一体” 5 1.政府在提供社会保障服务中承担重要职责 5 2.企业在提供社会保障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6 3.第三部门在提供社会保障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7 1.固定型社会保障服务 8 2.代理型社会保障服务 9 3.流动型社会保障服务 10 注释 11 文2:社会保障财务会计体系构建 12 一、社会保障财务会计现状分析 12 1、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取得的进展 12 2、社会保障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 13 二、我国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不足 13 1、会计理论体系存在缺陷 13 2、会计管理制度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14 3、会计核算体系存在欠缺 14 4、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合理 14 三、构建社会保障财务会计体系的策略 15 1、社会保障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 15 2、社会保障会计管理的加强 16 3、社会保障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创新 16 4、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加强 17 参考文摘引言: 17 原创性声明(模板) 18 文章致谢(模板) 19 正文 论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理念更新与体系构建 文1:论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理念更新与体系构建 社会保障服务是国家面向全体公民提供的、用于满足其基本社会保障需求的公共物品和公共事务的总称。作为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一种社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对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可见,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不仅是社会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会保障服务自身还面临着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型。但是,我国社会保障服务建设目前还存在着服务意识薄弱、服务主体单一、服务方式简单等问题,亟须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国家、市场、社会的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取固定型、代理型、流动型的服务方式,以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可及性与可得性。 一、理念更新: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并重、 国家与社会多元协同作为国民生活的重要保障系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需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同步提高。在社会保障治理方式上,要在强调管理的同时体现服务功能;在保障方式上,要坚持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并重,充分动员社会多方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满足不同群体在不同阶段对社会保障的不同需求。 1.服务保障与经济保障并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本保障,以慈善事业、员工福利、社会互助等为补充保障的制度框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的生活保障。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方式上偏重于经济保障,主要关注以现金形式对国民进行损失补偿和生活维护,忽视了对社会保障服务的提供。社会保障相关决策部门和政策实践者们也认为,社会保障主要就是通过经济补偿和支持,使遭遇不幸者或低收入者摆脱生活困苦,体现国家对国民生存的保障。他们还认为,社会保障的经济保障形式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基于此,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重经济保障、轻服务保障的现实状况。 社会保障是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的一项制度安排②,国家充足的财政投入和合理的财政分配政策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社会保障服务同样需要国家财力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重经济保障、轻服务保障的现实思维,导致我国在社会保障服务投入上存在很大的偏差。其一,社会保障服务投入严重不足且不均衡,成为影响社会保障服务公平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财政投入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且使用结构不合理。由于社会保障投入的责任仍以地方财政为主,那些民生供需缺口较大、社会保障支出压力较大的欠发达地区往往因自身财政状况较差而难以顾及社会保障服务的投入,而国家把有限的社会保障服务投入大都投到了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民生项目上,导致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受益较少,影响了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公平性。其二,服务保障的财政投入相对于经济保障相差很远。具体来说,投在老年服务业上的财政支出明显少于养老金的发放数量,教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