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来的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我国社会保障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2、社会保障部分项目改革滞后 3、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全 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偏低,属地原则未能落实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及管理尚不到位 6、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 社会保障亟待加强立法 第二节、于十二五计划[4]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时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完备,体系比较健全,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 (一)制度建设。各项保障制度基本完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已有各项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统筹取得积极进展,多层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实现基本覆盖。“十二五”期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7亿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3.07亿人;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5亿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亿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三)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稳步增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门诊统筹覆盖所有统筹地区,稳步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待遇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工伤伤残职工享有基本的职业康复服务。 (四)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国所有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基本完成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行政村普遍实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协管员制度。县级以上(含县级)普遍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信息联网的社会保障基础服务设施。国家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8亿人。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比例达到80%。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和农民工留守家属关爱服务体系。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各乡镇(街道)基本建立经常性捐助站(点)和慈善超市。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过去十年是我国社保体系建设迅速推进的十年,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形成。然而,保障水平存在差距、公平性和规范性有所欠缺、统筹层次不高、转移接续不畅等问题,仍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形成挑战。
对此,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十八大代表和专家学者表示,应在坚持并巩固普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织起全覆盖“保护网”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过去十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建设速度、公共投入力度、惠及民生广度均前所未有。
十八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说,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7.48亿人,其中,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9亿人,“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居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1.24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保”和“城居保”在全国范围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合计超过13亿人,比2005年增长近三倍;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7亿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农民工。
“这几年农村基本做到了社保全覆盖。”十八大代表、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毛全球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正定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3%,“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0%。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投入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水平还会逐步提升。
十八大代表、陕西省渭南市盈田村党总支书记雷洋洲对此也深有体会,他介绍说,现在村里60岁以上老人都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70岁以上老人都能领取生活费。
社会保障的阳光更多地照到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