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十六条原则的形成意义及内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十六条原则的形成、意义及内容
郎补俄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上世纪90年 代就特别强调“德育”为德、智、体、美、劳诸育之首,新世纪随着班主任专业化进程的加快,班主任德育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地位突显,有了国家政策的强有力 支持,班主任德育工作就得到扎扎实实的推进。近年来,许多班主任结合实际开展德育工作,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成功案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这 更多地解决了班主任德育中的艺术性问题,而对另一方面的科学性问题有所忽视。为此全国资深班主任研究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班华教授一语中的。他 说,我们目前的班主任研究与实践还停留在现象的表层,还未触及本质、规律的深层的东西。没有科学理论(本质、规律、原则系统)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低效的实 践。随着班主任德育的深入发展迫切要求班主任德育的科学性,从而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有机统一。16条原则的提出,正是试图弥补科学性这一空缺和不足的。
?
一、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十六条原则的形成
我做班主任的成功,哲学素养是很重要的原因。我师从知名哲学教授何毓德先生,受他影响78—79两 年已接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那时我就想,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律,顺应规律就成功,违背规律就失败。整体系统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列宁就讲过规律是总体 或整体。整体不仅具有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而且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这在当时是非常前沿的思想。那时何先生正好有一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量—理论和方法概述》的专著出版。将系统整体思想运用于班级德育工作,1980年夏我带的班和所教政治课中、高考首战告捷,全县名声大震;全盟(专区)小有名气;1981年我班尚勇以354分的总成绩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中专考试第一名;1982年我班孙全红又以453分的总成绩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中专考试第二名;连续九年班级平均成绩居全县之冠,初中升学率100%,高中成绩也相当不错,学校位列全盟14县(旗)2市 八强之内。1993年乌盟教育处举行德育论文大赛,我的《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4法》获得一等奖,1994年这一成果作为唯一的班主任德育成果一等奖在全盟推广。
1995年我带的文科班高考上线24人,由原来的全盟14县(旗)2市第8名跃居第一名,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划归呼和浩特市后,我带的文科班高考上线36人,单班上线人数接近某自治区重点中学的总和,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教兴市”百名拔尖人才(教育仅5人)。值得一提的是,该班考入济南民政学校的张俊威同学,为抢救落水儿童牺牲。山东、内蒙古分别发文向张俊威学习,定为省(区)级英模。
2001年9月—2004年6月教育硕士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育科研能力。对1993年提出的十四法,结合实际反复提炼概括,又补充了“德目训练”和“稳静性”两条,并上升为原则。前者的根据是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近年,从德目训练入手加强德育很有效。后者的原因是稳静作为一种必要条件,对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04年7月《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获得首届“德育报杯”有奖论文大赛二等奖;06年8月《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获得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成果展评一等奖,07年6月《创建“红煤球炉”班级的意义及策略》,再度获得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成果展评一等奖,08年5月比较定型的文稿《新??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论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16条原则》第三次获得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成果展评一等奖。直到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十佳高中班主任,出席人民大会堂颁奖会,并在大会的论坛上所作的《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16条原则》发言,也只作了个别文字上的加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