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发布:2025-03-19约1.35万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

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①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4、抗美援朝战争:

时间:1950——1953年

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人物:

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潜伏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火烧到他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第三课土地改革

5、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意义:①彻底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

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时间:1953年一1957年

(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a、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b、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时间:1954年。地点:北京

(2)颁布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主要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4)意义: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第五课三大改造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时间:1953—1956年

(2)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公”指国家,“私”指资本家。在改造过程

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

(4)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4、中共八大:

(1)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