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1-10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册复习提纲⑴ 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⑵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本课线索:探索、失误、调整、成就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进入全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时间:1956年
3、地点:北京
4、内容:
(1)指出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确定全党全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5、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1、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2、大跃进运动 A.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B.大跃进首先在农业上发动起来,然后扩展到工业领域
C.核心内容是:全民大炼钢铁
3、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在农村掀起。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分析
(1)危害: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的提高计划指标。 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加上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导致了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2)性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解决方法:1961年春,1961年党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中国八大后的十年的显著成就:
(1)主要生产品有很大增长,石油较显著。
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的“洋油”时代,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电子、原子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3)先进人物:大庆石油工人,有“铁人”之称的王进喜;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人民的好战士雷锋。)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动乱和灾难
1、毛泽东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个人专断作风,破坏了民主制度、集体领导制度
3、中共中央于1966年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等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
4、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5、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破坏。
6、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
(1)政治上: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干群心情压抑
(2)经济上: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
(3)民主法制: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7、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二、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1970年—1971年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的粉碎了这次政变。
2、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逃走,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3、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随后,邓小平也复出工作。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的工作,扭转了经济的下滑,形势又了明显的好转。
4、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后,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5、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单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