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O/G/O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生长 细胞的繁殖、增大,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组织在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上及形态的变化。 量的变化。 发育 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机体质的变化。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3.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少儿期 …… 先爬后走 2.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生长发育在年龄上的快慢交替 各系统的发育时间和速度各有差异 统一的整体 3.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各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联 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密切相关联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性别 种族 地区 个体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测量 (一)形态指标 体重、身长(高)、坐高、头围、胸围 (二)生理功能指标 肺活量、脉搏、血压 器官、系统、体液的综合重量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体重 关键 年龄 实际体重 (kg) 体重增加(kg) 与出生时比较(倍) 2岁至青春前期 3月 6± 12月 9± 24月 12± 出生 3 3/(0-3月) 1 3/(3-12月) 2 3 3/(1-2岁) 2kg/年 体重公式 <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月龄体重(kg) 6+月龄×0.25 2岁-青春前期体重估计公式(kg) 年龄×2+7(或8) 身高:代表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 ---身高 ---身长 3岁 ≥3岁 立位测 卧位测 关键年龄 实际长度 身长增加 出生 50cm 3月 24月 2岁至青春前期 5-7cm/y 61~62cm 11~12cm /(0-3月) 85cm 10 cm /(1-2岁) 12~13cm /(3-12月) 75cm 12月 身高公式 2岁-12岁身高估计公式(cm) 年龄×5+75 坐高(顶臀长) --顶臀长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坐高 3岁 坐位量 卧位量 ≥3岁 头围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年龄 实际头围(cm) 增长(cm) 出生 34 12月 46 6/(3-12月) 24月 48 2 3-4 53-54 15岁 5岁 50 2/(1-2岁) 40 3月 6/(0-3月) 关键年龄 实际胸围(cm) 与头围比较(cm) 胸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功能的发育,并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出生时 32 1-2 1岁 46 约相等 1岁 头围+(年龄-1) (年龄-1) 三、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遗传 (二)外在因素 1、营养 2、疾病 急性感染——体重 慢性感染——体重、身高 内分泌疾病——骨骼生长、神经系统 3、体育锻炼 4、生活制度 5、药物 6、季节气候 春季身高增长快 秋季体重增长快 7、社会因素 一个五岁的男孩,其身高为103厘米,体重为28千克。试阐述分析: 1.该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状况如何? 2.根据该儿童的发育状况,你有哪些建议? 谢谢各位! L/O/G/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