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doc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
一、品格的试金石(2页—15页)
1、品格的试金石是(诚信),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是(孔子)告诫我们的。
2、一张假币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诚实)。(诚实)会为我们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3、(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不诚信是一种(恶德)。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责任)。要做到守信是要付出(代价)的。人们笃信(诚信是金)、(诚信有情)、(诚信是德)、(诚信是则),诚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有的坏事很小、不起眼就去做,不要因为有些善事、好事不起眼就不去做)。
5、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受骗吃亏的事情,但不能因为自已受骗吃亏了,就去(骗别人)。
6、在文明社会中,诚信应当是公民的(觉悟和品德)。只有依靠诚信才能把握(发展的机会),蠃得(事业的成功)。诚信应该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则)。
7、讲诚信需要付出(代价),也会得到(回报)。诚信会带给我们(愉快),使人和人的关系变得(亲切、融洽)。不诚信会给我们带来(失望、伤害、甚至是愤怒)。一个不诚信的人,不会是一个(向上、自信)的人。
8、做人要追求的品格和德行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讲究信誉)。经商的人恪守(“童叟无欺,价格无二”的准则)。
9、诚信格言: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无诚信不立。
10、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你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
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16页—27页)
1、世界节俭日是(10月31日)。
2、节俭是每个时代都应该提倡的(美德),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3、在今天生活富裕的情况下提倡节俭,是指(物尽其用),不该买的东西(不要买),还能用的东西(不能扔)。
4、节俭格言:滴水成河,粒米成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成由节俭败由奢。节约如同燕衔泥,浪费就像河决堤。
5、富裕是靠人的(劳动)和(勤奋)创造出来的,(贫穷的人)需要节俭,(富裕的人)也没有理由浪费。
6、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生活不应该(攀比),也不应该(浪费)。
7、我们不管挣多少钱,都应该(精打细算),买东西要(量入为出)。
8、盲目消费是一种不节俭、浪费的行为。攀比消费是一种不珍惜劳动成果,乱花钱的行为。
9、钱要用在(该用的地方),要(精打细算),要(量入为出)。
10、“滴水成河,粒米成箩”说的是(积少成多)的意思,告诉大家不要浪费(一粒米、一滴水)。
11、我们不应该把自已的浪费行为看作是与他人无关的,浪费会损害(他人利益、国家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
12、有人认为现在富裕了,不需要节俭了,你怎么看?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不可丢的传家宝,虽然我们国家从总体上说经济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浪费如果发生某个人身上,也许并没有什么,但同13亿人口这个大背景相联系的话,浪费的情况将会是十分严重的,如果长时间铺张浪费,不但损害他人的利益,损害国家的利益,也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所以我们应该提倡节俭。
13、有人认为家里有钱,所以可以随便花。
富裕是靠人的劳动和勤奋创造出来的,每个家庭都是靠辛勤的劳动来维持生活的,贫穷的人需要节俭,富裕的人也没理由浪费。我们虽然年龄还很小,没有能力挣钱,但应该特别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既不攀比也不浪费。
14、零花钱使用五部曲:
(1)、买东西前,先列出想买的物品。
(2)、想想家里是不是已经有了,或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
(1)、嫉妒别人,伤害的不仅是别人,更重要的是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会使自己心胸狭窄不利于自己的健康。
(2)、嫉妒让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不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接受别人的长处。
方法:
(1)、开阔自己的胸怀,克服嫉妒,让自己欣赏和接受别人的优点。
(2)、相信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为别人的成就喝彩,成功高兴。
四、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36页-----47页)
1、“一穷二白”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贫穷落后面貌的形象描述。“一穷”是(经济落后贫穷),“二白”是指(文化、教育落后,文盲多)。为了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艰苦奋斗)成了当时全中国人民的信念。凭着这种信念,中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迎来了一次又一次辉煌。
2、五十年代时,人们把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楼房叫(洋房)。一个“洋”字反映出了旧中国(生产能力十分低下)。
3、在旧中国,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体质弱,被屈辱地扣上(“东亚病夫)的帽子。
4、(土地改革运动)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在农村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按照中央人民政府在(1950年6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