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讲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干部学习讲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干部学习讲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干部学习讲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2014-4-2 8:23:37干部学习讲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郑万通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非常高兴,应邀来到我们学院,参加第8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一、文化产业发展之回顾 文化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荣辱与共、兴衰与共,文化的力量融入在每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在新世纪10年之交的时候探讨面向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新十年这一重要主题,必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我国促进国力的全面提升。 过去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令人瞩目。自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超同期GDP增速大约6%,成为拉动宏观经济的新引擎,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大亮点。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达到8000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2.5%。应该说,中国文化产业交出的是一份闪亮的成绩单。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摆脱政治上、思想上、认识上束缚的过程。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营性与公益性、主旋律与多样化、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等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 构调整的巨大压力,西方强势文化及其产业体系、经济体系、资本体系的强力冲击,以及我国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累积的深层问题。。要使我国文化产业在未来十年真正成为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应当高度重视以下三个方面。(一)立法与规划 第一,立法与规划。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寄予厚望,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乃至对社会制度的调整产生深层次影响,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这各个角度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文化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者之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人们普遍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完全可以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 实际上,文化产业也可以说是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可以使得文化无形地、巧妙地介入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之中,不仅创造了文化发展的方向,也可以推动产业革命,甚至能够催生新的社会文明形态。 现代文明体系,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立法与规划滞后的制约,去年底,全国政协就文化产业立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向中央正式落实尽快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建议报告。 在国家层面上,突出解决市场主体培育乏力、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文化市场管理不完善、产业规划不明晰、行业管理不规范、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稀缺等问题,明确《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框架和立法的总体布局,有序地推进立法进程。 2009年,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应尽快制订系统、长远的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我国的文化产业瞬时启动部门管理,由于各行业部门协定,产业群的整地发展需要标准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下一个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式环境下进行。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国际文化产业资本、产品、企业加速进入我国,都会带来种种挑战,需要更加具体、专项的战略规划加以规范引导。此类专项规划要从根本上推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防止各自为政、利益分割,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创新力与执行力 第二,创新力与执行力。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与之密切相关,但却常被忽视的是,执行能力不足也成为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 文化产业要胜任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新角色,也取决于创新力与执行力能否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过去的十年,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后来者,我国基本采用的是拿来主义,因此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制度和模式、经验与技术,通过借鉴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微创新,构建了我们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 这种模式在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留下了后遗症,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创新力的缺失、执行力的偏废。从本质上说,我们的创新力多体现于模仿而非创新;执行力多体现在生产而非创造,所以微创新不值得沾沾自喜,更不能代替自主创新。 面向未来,只有建立在对我们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运用上的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