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既为武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昭示着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能否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武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武威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性
文化产业作为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在优化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就我市而言,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性,至少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并依托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目前,武威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农业,但农业是弱质产业,其效益是有限的。长远考虑,综合分析武威的各种资源,最丰富、最独特、也最具比较优势的是文化资源,而且通过开发完全可以成为有市场、有卖点、有看点的产业。武威所呈现的文化,源源流长,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特色突出。五凉文化、西夏文化、宗教文化、天马文化、酒文化、地域文化、民间文化,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华夏文明的集中体现和集大成者。从发展方式看,谁占据文化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当前,武威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尤为需要文化的提振、自信、支撑和引领。文化产业应该成为武威发展的一轮、一翼,应该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先头部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的龙头工程。有了文化的振兴,武威就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了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有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市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文化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都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在发展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赢得竞争,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样需要有强大的文化实力。如果说文化资源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条件,那么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途径。一个没有文化产业的城市是不丰满、不完美、不全面的,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城市。目前,武威虽然是文化资源大市,但却是文化产业弱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进步,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建设文化强市就应该打好文化牌,依托文化资源,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此增添城市文化含量,提高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打造经济强市注入活力。
(三)发展文化产业是激发文化消费的必由之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日益成为消费热点。但应该看到,文化消费的繁荣是以文化产业的繁荣为前提的。一个文化产业不发达,没有消费热点的地方,不仅不可能引来外地的文化消费,而且势必导致本地文化消费的外流,这将严重影响到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对文化服务进行充分挖掘,形成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产业体系,才能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在数量上、质量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留住本地人,引来外地客,扩大文化消费规模,拉动文化消费增长。
二、武威发展文化产业的可行性
可行性建立在有条件的基础之上。应该说武威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一)文化资源丰富独特。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武威确实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在2300年前这里便有了行政区划建置,自汉武帝开辟四郡,武威以汉军在此显示武功军威而得名后,武威郡一直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国时,凉州为武威十三州之一,统领河西五郡,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十六国时期,成为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的国都。唐代前期这里设立了都督府,是朝廷统治河西以至整个西域的基地。唐代后期这里是节度使的驻地,一度管辖凉、甘、肃、瓜、沙、伊、西等7个州。宋、元、明、清时期,统治政权都在这里设置州府,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政治中心。凝重的历史积淀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其特点是:多元多层、特色显著、风格独特、蕴藏深厚。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凉州乐舞、凉州贤孝、武威攻鼓子等民间文化,另外还有古都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佛教道教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地质地貌文化等,这些都是宝贵遗产,都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二)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从业人员2万余人,艺术表演机构3个,文物机构12个,乡镇文化站93个,图书馆4个,有广播电台4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4.25%,电视台4座,电视人口
显示全部